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業績股價遭雙殺 39家公司扎堆股權激勵博反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0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現在是(股權激勵)很合適的時機”,這是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講述最多的一句話。

  最近,股權激勵預案的披露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在股市低迷和2011年業績不佳的背景下,偏低的行權價和寬鬆的行權條件顯得十分誘人,39家公司在最近一個月內扎堆躋身“股激概念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可能多樣,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層對未來股價的信心,同時還離不開大股東的支持,因此也可看作是産業資本對目前資本市場趨勢判斷的信號。

  股權激勵方案扎堆

  近期,與股權激勵相關的公告數量驟然增多,最艱難一個月推出新預案的公司就多達39家,而整個2010年推出預案的公司為63家,一個月就相當於此前一年的逾六成。與此同時,還有10家公司無奈放棄激勵計劃或停止實施,呈現出“舊人哭、新人笑”的強烈反差。

  宣佈停止實施的公司全部來自中小板和創業板,顯然,過去一年所經歷的困難遠遠超出了這些中小型企業的預期。二級市場持續下跌導致股價低於行權價格,以及2011年經營困難無法達到業績承諾目標,成為了最主要的理由。

  然而,對於推出新預案的公司來説,情況恰好相反,這些“難題”成了數載難逢的機遇。一方面,股價的下跌讓估值明顯回落,行權定價“起點”較低,未來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2011年經營困難加大,使得業績基數小,設置的凈利潤增幅和凈資産收益率等行權條件更加容易實現。

  “方案的制定涉及到許多複雜的問題,業績目標太容易實現會有利益輸送的嫌疑,不過門檻太高則會難以實現,起不到激勵的效果。目前的時點非常合適,既能滿足股東對於成長性的要求,也不會讓管理層感覺壓力過大”,一家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

  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三季報39家公司凈利潤合計為66.32億元,同比增幅19.13%,這一數據較2010年年報的業績增速明顯減緩。其中,1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2家公司出現虧損。

  參考1月11日收盤價,39家公司的加權平均市盈率為23.53倍。激勵方案顯示,股票行權價平均折讓比為0.63,照此計算,高管的行權市盈率平均僅為14.82倍,這樣的購買價顯然充滿了誘惑力。

  産業資本期待雙贏

  翻看各家公司的預案可以發現,行權的業績條件差異很大,近兩年內凈利潤同比增幅要求介於10%—60%,實現難度普遍不大。

  例如鐵寧物流(300013),201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609.49萬元,在剛剛披露的股權激勵計劃中,第一個行權期(2012年)凈利潤增長不低於25%,年化計算約為1015萬元。與2008年-2010年平均凈利潤2132萬元相比,業績門檻不高。鐵寧物流工作人員表示,從股東反饋的信息來看,業績目標雖然比較低,不過符合上市公司目前的現狀。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上市公司顯示出極強的信心,為股權激勵的“蛋糕”設定了更長的期限、更高的目標。例如宏大新材(002211),雖然201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僅1.34%,但是在12月中旬的預案中,行權條件為:以2010年為基數,2013年—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150%、175%、200%,2015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目標為不低於300%。

  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通常都要徵求控股股東的意見,方案中的業績目標既是高管的承諾,也代表著股東對企業的期望。一位董秘指出,“過去一年,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面臨著經營和人才的雙重競爭。現在激勵計劃的推出,不僅能夠為高管創造財富,大股東也希望借助期權留住人才,並且通過設定業績目標促使企業儘快走出低谷,這實際上是個雙贏的事情”。

  以某家已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數據為基準,僅這39家公司的期權成本就可能超過20億元。與增持行為不同,這些資金儘管不來自於大股東的“腰包”,但依然是助推市場回暖的積極舉措。拋開行權條件寬鬆或苛刻的爭論,僅從股權激勵計劃蜂擁出臺的現象來看,體現出了以大股東為首的産業資本對於扭轉經營困境的迫切需求,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熱詞:

  • 業績
  • 股價
  • 雙殺
  • 扎堆
  • 股權激勵
  • 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