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生肖郵票變現 謹防自己變成接盤最後一棒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郵票市場就是灰色市場,郵政管理層急功近利現象太多,郵品越發越多,質量越發越爛,面值24元的郵票成本只是一張彩色花紙的印刷費而已。又不可能都用於通信,等於發行量就是存世量。郵票的珍貴程度一般是發行量與存世量成反比,且反比越大,説明價值越高,現在變成完全相等,如此發展必定導致集郵愛好者的路越走越窄。”

  2012年“壬辰龍”年郵票面值是1.2元,整版20枚,面值為24元,在北京馬甸郵幣卡交易市場的期貨價是180元。

  常年從北京馬甸郵幣市場收購生肖郵票的武漢郵商唐一斌今年突然發現手上有批量貨源的莊家叫價高得離譜,市場的人氣卻少得可憐,導致自己不敢進貨。因為1月5日首發的2012年壬辰龍年生肖郵票面值是1.2元,整版20枚面值為24元的郵票,期貨價已經叫價180元,唐一斌同時又詢價杭州的莊家杜啟明,期貨價居然是240元。唐一斌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記者,杜啟明為了高價拋貨,精心策劃了很多“戲”,先要故意製造很多人爭貨的“場景”,讓別人覺得這枚郵票很搶手,升值空間很大,然後杜啟明再佈置幾個人高價收購,等待旁觀者跟風買進,變成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所以今年的生肖郵票價格雖然高開近10倍,但參與的少數人如果都是“自己人”,反而讓唐一斌摸不準進價時機了,生怕自己變成接盤的最後一棒。

  製造稀缺,追逐利潤

  有著40年郵票收藏習慣的何老伯,從1月3日晚上就開始在上海集郵總公司營業部門口排隊,就為了可以在1月5日當天買首日封和生肖新票加蓋首日戳。但是,是否排隊就能買到,仍然未知。因為往年都有排隊也買不到的狀況發生。

  為什麼一版面值24元的龍年生肖郵票在郵市的期貨價可以翻10倍?為什麼國家每年生肖新郵發行量超過5000萬,正常去郵局的服務窗口排隊買,仍舊買不到?

  上海一家郵政分局工作人員告訴《藝術評論》:“生肖郵票的價格起伏週期很短,上海盧灣工人文化宮郵幣市場的貨源大都是外地郵局漏出來的,今年的郵票還設暗記,並且有號碼,整版的龍票可以根據號碼核對初始是分派到哪個郵局的,就可以找出源頭。現在什麼都在炒作,上級領導也要私下存貨放到市場上賺錢,分派到各分局,內部員工還要搶購,真正在服務窗口銷售的貨源量肯定減少。”

  郵票發行本身的經濟目的是增加郵政公司的營業額,賺取利潤。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學術委員、《上海集郵》副主編邵林在接受《藝術評論》採訪時表示:“如果郵局賣出1000枚郵票,實際只用這些郵票寄出100封信,那麼剩下的900枚就是利潤。生肖郵票是最熱門的郵票,因為熱門所以發行量大,但即使發行量很大,需求量卻更大,那為什麼不多印呢?多印就會導致都買得到,都買得到反而就不會去買了,甚至於跌價也賣不掉。所以生肖郵票就是印刷品的成本,郵資的利潤。” 邵林告訴記者,“今年在蘇州有生肖文化節和生肖郵票的首發儀式,全國各地的郵商和集郵愛好者都會拿著一摞摞的龍票和首日封等到1月5日零點蓋首日戳。可見,一定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提前拿到貨源!只是普遍都是收藏,不會用於通信。如果沒有這些通信勞務,意味著沒有産生寄信的合理利潤,全部都是集郵的利潤,不是通信利潤,等於郵政沒花費通信的成本。而且各地郵局與總局的結算價格要比面值低得多,不然員工工資從哪來?尤其現在隨著手機和互聯網的覆蓋,通信功能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使得原本為了通信需要的郵票現在全部賣給集郵人。雖然郵局從未跌破面值出售郵票,但在郵幣市場,卻有很多打折郵票,比如50元的香港回歸郵票曾賣到17元,就是因為當初印量很大,沒考慮需求和供應差距,因為現在根本沒有那麼大的通信量。”

  資深的市場郵評人宋琛(寶木)告訴記者:“藏家買不到新票才會産生期貨價翻10倍,這都是人為造成的現象。我玩郵票近30年,10年前自己也曾排隊購買生肖郵票,即使排隊輪到,也不會整版賣給我,頂多撕半版。因為生肖郵票比較受矚目,導致很多人都會有心理預期,希望價格高開,所以就會産生投機分子短線炒作。但是投機分子手上大批量的郵票都是通過各種渠道從郵局發行方手上拿到的,正常渠道郵政公司也不會賣給你,因為整版的郵票可以做成精美的紀念冊,至少可以翻倍加價銷售。‘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面值24元的郵票做成紀念冊可以開價80元,但同樣服務窗口仍然買不到,這樣郵幣市場的價格至少開價160元,發行方因為內部的存量很大,限制對外正常銷售的同時去郵幣市場高價變現,所以一開始叫價一定會高,沒人接盤後逐步下跌,如此即便跌倒100元,仍然有利潤。可是一兩周之後基本全張票就會跌破面值,尤其2002年、2003年普票跌到三四折,8角面值3角買到很正常。説到底,炒新郵就是炒‘垃圾’,所以問題就在於為什麼要炒作,因為如果沒有郵局的關係人脈或者背景,是沒有貨源炒作的。”

  整年爆炒,年底看跌

  生肖郵票批量才能賺錢,高於面值的金額越大炒作利潤才越大,而歷年發行的龍年生肖票一直都是集郵市場上的熱點。1988年發行的第一版龍票面值6.4元,仍能賣到2100元/版;1997年以來郵市持續低迷,前年開始回升,去年開始爆炒。2000年發行的龍票面值3.6元,32枚一整版的面值為115元,2006年之前都是低於面值的打折票,發行量七千多萬枚,最低時只賣40元,最高炒到將近7000元。無人接盤之後價格又回落,今年仍可叫價5700元/版。

  中國集郵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資深集郵藏家陳有安在接受《藝術評論》專訪時也表示:“生肖郵票不能脫離市場供需關係的平衡,收的人是否有那麼多?國家每年發行上千萬枚,是否有這麼大需求?這些都是問題。尤其國家發新郵,發行量大,價格卻很高的郵品,是否經得起長期的考驗需要謹慎辨別,從收藏角度而言尤其要小心。因為純粹的集郵,還是應該從研究的角度收藏比較持久。”

  上海集郵協會學術委員馬聯泓退休前做上海市盧灣區總工會工人體育場宣傳聯絡部部長工作超過15年,對於下屬1983年創辦的盧工郵幣卡交易市場行情發展了解頗深。他告訴《藝術評論》記者:“龍年生肖郵票期貨價叫價再高,沒有成交,就是空抬。今年做生肖郵票行情的變現風險尤其大,因為今年與往年都不同,以往每年年底都會由於禮品訂購、年票和明年新郵預定出現一個小高潮,稱為‘年底行情’,今年小高潮非但沒出現,又因為整年都在炒作漲價,導致年底反而炒作的郵品價格往下跌了。每年生肖郵票的發行量在五六千萬枚以上,加上窗口賣的郵票數量有限,並非每個人都能買到。歸根結底還是郵政管理層發行策略不規範,人為造成郵票緊張,內部先拿到市場上牟取暴利。經常有外地郵政局的車子開到盧工門口,因為裏面做郵幣生意的商戶大都是外地郵政公司的代理人或職工,手裏有郵票貨源,擴大銷售量和銷售渠道,郵票就成為私人牟取暴利的工具。由於每個地區郵局跟國家郵政總局的結算是打折結算的,所以只要賣出就會有很大的差價。比如面值1.2元的郵票可以賣到5元,即便按面值和總局結算,中間至少還有3.8元差價可以變成私利。假使沒賣掉,隨時可以放回庫房,國家的郵票成本只是印刷成本而已,所以結算的價格都會按面值打折,各地做賬的賬面數額仍舊可以按面值進賬,天衣無縫。而且郵票的發行量都是半年之後才公佈的,這種不透明的舉措也助長了炒作。”

  從投資角度而言,生肖郵票是發行量最大的郵品,高開的價格已經把未來幾年的升值空間都覆蓋了;從收藏角度而言,根本體現不出物以稀為貴。

  如此爆炒暴跌不禁讓人想起2011年9月發行的《關公》,一枚絹質四方聯小型張,面值是24元,郵局做成紀念冊,當做郵品發行,售價變成580元,而且還買不到。郵幣市場上爆炒到5000元,無人接盤之後又暴跌到1400元,仍然無法成交。

  質疑最多的還屬2006年發行的《烏蘭夫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套票,後來公佈的發行量是690萬套,但當時郵局窗口的流出數量特別少,曾一度被郵市稱為“短腿郵票”,所以價格就特別高。但是過了發行期之後,在國家郵政系統公佈的銷毀郵票名單裏,居然出現《烏蘭夫同志誕辰一百週年》,窗口裏不夠賣,為什麼要銷毀呢?

  馬聯泓告訴記者:“郵票市場就是灰色市場,郵政管理層急功近利現象太多,郵品越發越多,質量越發越爛,像關公金銀冊售價6180元,肯定使得集郵愛好者逃亡。面值24元的郵票成本只是一張彩色花紙的印刷費而已。又不可能都用於通信,等於發行量就是存世量。郵票的珍貴程度一般是發行量與存世量成反比,且反比越大,説明價值越高,越近説明價值越低,現在變成完全相等,沒有消耗。如此發展必定導致集郵愛好者的路越走越窄。”

熱詞:

  • 生肖郵票
  • 接盤
  • 1983年
  • 發行量
  • 藝術評論
  • 龍票
  • 關公
  • 期貨價
  • 自己人
  • 叫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