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關注股市樓市債市匯市 促進健康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的資産管理,從狹義的角度,主要包括股市、樓市、債市和匯市,這“四市”與資産管理的關係密不可分,是最活躍、受關注度最高、參與人數最眾、資産規模最大的資金市場。

  股市和樓市:賠錢和行政夢魘

  股市與資本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絡,當前股市已進入新一輪的熊市。

  近些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速接近10%,利率平均增速接近20%,國家年均財政收入接近30%,經濟運行和盈利狀況嚴重背離。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評價中國的股市是“賠錢多、賺錢少”,是機構投資者的剪羊毛機,股市非但沒有增加股民的總收入,反而剝削了許多股民的財産。

  由於股市長期低迷,實業投資艱難,導致大量社會資金流出銀行體系,進入虛擬經濟領域。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都趨向於貨幣化、資本化。“這種體外虛擬經濟的畸形發展正在極大的衝擊實體經濟,導致我國經濟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樓市則涉及房地産、住房制度、城鎮化的土地和城鄉協調發展問題。

  2011年9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24個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繼續上漲,只有17個城市出現下降。本輪樓市調控,管理層把能用的行政手段幾乎都用上了,但過去一年多時間,至今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去年同比下降的城市很少,同比上漲超過5%的還有49個,這還不包括沒有實行相關政策的眾多二三線城市。

  近來樓市萎靡,個別降價樓盤出現“防盜門”事件,這邊排隊在買房子,但剛剛訂貨的老業主又要求退房子。之前廣東福山出臺放寬限購政策,但不到半個小時就被喊停。

  一線大城市容納不下城市化過程中轉移出來的龐大物流,住房制度改革已探索20多年,近年來住房制度改革沒有繼續推進,商品房建設變化莫測,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在2009年後放鬆、縱容了商品房的價格上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出臺了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住房體系: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政策商品住房,限價商品住房,還有與保障性住房聯絡起來的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城鎮危舊住房改造。

  “管理層對高檔商品房價缺乏有效的調控手段,對保障性住房的制度設計還不到位,保障性住房到底政府該負責多少?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應、建設資金從哪來?如何供應、分配和使用?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出?哪種房子可以上市交易?交易之後收益分配應該如何調節?這些都沒有比較明確、一致的答案。”

  在上述情況下,如何打破樓市的僵局?多年來行政手段調控樓市的政策管理層需要進行反思,要從推進城鎮化和城鄉協調發展,繼續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中尋求出路。“該是市場的要讓它回歸市場,該要政府承擔的要讓政府承擔,當然,政府不能承擔它能力之外的事情。”尹中卿表示。

  >>隱性風險威脅下的債市

  除了股市和樓市,債市也是資産管理的四極中的重要一極。

  2011年前三季度各類債券中,央票已發行4.26萬億,同比增長16.2%,相當於同期銀行新增貸款的90%。

  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全國2779個縣級政府中,除54個縣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共10.7萬億。

  尹中卿認為,10.7萬億並非實數,“被審計出來的肯定是債務,但現在並不是所有的地方債務都被查出來了。鄉級政府的債務、村級債務並沒有包括在內。”如此規模的政府債務,如何償還?迄今為止,有關部門並沒有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債市的問題涉及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和中央國債,也涉及到國家的財政、財稅體制改革。中央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長不僅留下了居高不下的債務負擔,更嚴重的是,中國的債務不是像西方那樣直面發債,還有很多通過投融資平臺,因此債務問題很容易轉化為銀行金融理財的問題。

  解決這樣性質的債務問題,需要的是系統性辦法:亟需完善地方財力和制度責任,削減中央預算赤字,清理和規範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健全政府負債的會計制度,加強對各級政府的直接債務和間接債務,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管理。同時目前還要特別高度關注資金的運行狀況,強化貸款資金流向跟蹤檢查,確保信貸資金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防範金融機構的表外資産風險。

  中國匯市也同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2011年9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6.35%,與上年末升值了4.2%。從1994年算起,中國已進行3次人民幣匯率改革,截至9月末,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了36.9%,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了58.5%。

  儘管已有大幅升值,當前人民幣仍面臨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在匯率問題上,中國一直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旦人民幣升值過大,會對出口導向型産業造成損害;即使如此,仍有很多國家不滿意,如果進入單邊升值狀態,一定會帶來更多的資本來炒作人民幣的匯率,影響我國的金融市場穩定。

  與人民幣密切相關的還有外匯儲備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外國的接觸密切增長,外匯儲備的數量也迅速增加。到了2010年,進出口總額就從206億增加到了接近3萬億,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增加到2.8萬億美元。到2011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經超過3.2萬億美元。

  中央銀行為了對衝外匯佔款被動投放基礎貨幣超過20萬億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規模過大必然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這也是國內通貨膨脹和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匯率問題並不僅僅是匯率比價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外匯儲備資産的運用問題,涉及到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問題和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也涉及到國際金融經濟治理結構的改革問題。

  面對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資産問題,中國需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實現從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同時還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積極推進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熱詞:

  • 樓市
  • 匯市
  • 資産管理
  • 流動性過剩
  • 關注股市
  • 資産規模
  • 外匯儲備
  • 央票
  • 防盜門
  • 地方債務
  •    

    搜索更多樓市 匯市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