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郭樹清力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郭樹清力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穩妥推出國債、白銀期貨

  繼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一行三會”2012年度工作會議相繼收官

  早報記者 忻尚倫 實習生 唐思慧

  2012年度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昨日在北京閉幕,年內中國金融業最重要的會議正式收官。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昨天在部署2012年資本市場改革和監管工作時説,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證券期貨領域的改革開放,新股發行體制、債券市場、場外市場、退市機制、行政審批制度等成為改革重點。

  該次會議為郭樹清上任證監會以來首次主導年度工作會議,也是國內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後,“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2年年度工作會議的最後一場。

  此前的1月6日至7日,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隨後的1月7日,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召開2012年監管工作會議,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則于1月7日至8日連續兩日在北京召開。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證監會昨日還召開了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議。郭樹清于會上提出,目前,證監會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啟動了新一輪行政審批改革,初步議定減少行政審批事項32%,還有一些調整事項正在繼續研究之中。

  “要按照"加強監管、搞好引導、放鬆管制"的原則,嚴格依法設定和實施審批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能人為設定或變相設定新的審批事項,尤其不能以“紅頭文件”等形式,增加市場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加大公開透明力度,規範和優化審批機制,推進"陽光審批"”。郭樹清説道。

  新股定價密切關聯基本面

  作為全年證監會工作重點,郭樹清首先向發行體制改革問計。發行體制包括了IPO(首次公開發行)和已上市公司再融資。

  2011年全年,A股共有282家企業在A股市場首發上市,220家企業實施股權再融資,全年股票融資5073億元。上市公司債券融資1707.4億元。核準上市公司資産重組69項,交易金額2369億元。

  郭樹清昨天強調,深化發行體制改革,要以充分、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中心。並提出了“三個約束”的概念,包括資本約束、市場約束和誠信約束。

  “需要關注的是,郭樹清提出的發行體制改革,要使新股定價與發行人基本面密切關聯。”一投行部負責人説道。“證監會會用什麼新的方法去研判擬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我們最為關注的。”

  該人士稱,近來證監會發行部、尤其是創業板部對IPO申報材料的審核越來越細緻,“甚至幾近"苛刻"。”一投行稱其申報的一個創業板項目,被要求上報該企業前十大客戶的詳細資料,包括財務狀況。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與銀監、央行、工商等部門實施信息共享,就能保證擬IPO材料的一致性和真實性。”一監管機構研究員説道。

  去年9月,證監會宣佈與央行徵信系統聯網,信用信息共享正式啟動,一方面向徵信平臺提供證券期貨監管執法公開信息,另一方面在證券期貨監管執法工作中使用徵信平臺信息。去年11月,證監會要求創業板擬IPO公司必須在招股書中根據金融業統一徵信平臺上的信息,披露企業的欠稅情況、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情況、借款人財務情況、支付信用等信息。而對於擬IPO公司的信貸狀況也要求統一披露,包括企業期末未結清信貸信息、未結清不良信貸信息和當前對外擔保及被擔保情況都需一一列明。保薦人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盡職調查。

  在新股發行體制方面,郭樹清提出的監管要點還包括,完善預先披露和發行審核信息公開制度、落實和強化保薦機構等仲介機構的責任,進一步改善股票市場價格結構不合理狀況,切實解決新股發行價格過高和惡炒績差公司股票問題。

  大力推進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其他改革措施還包括,加快建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陽光化、規範化的股份轉讓平臺;以優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為導向,積極推進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市場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標準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郭樹清在“深化改革”工作中,提出了“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在以往的全年監管工作會議中,非常少見。

  郭樹清説,要堅持市場優先和社會自治的原則,主動改變監管理念和方式,大幅減少事前準入和審批。

  就在上周,創業板再融資初審權下放至深證證券交易所的提案,已經通過了證監會主席會議。若該提案最終成行,是為證監會首次將發行審核權下放。

  在中國股票市場,發行審核權、尤其是IPO審核權始終掌握在證監會手中,一直在業內爭議頗大。

  此外,郭樹清指出將加快培育和發展市場仲介機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引進成熟市場的機構、人才、産品和技術,有效提升境內機構的專業服務水平。

  就在一個月前,郭樹清在2011“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表示,券商開始申請評級機構資格,以後一定會慢慢放開。

  試點高收益

  企業債、市政債

  債券市場,成為郭樹清執掌證監會首年“重推”的一大領域。

  郭樹清指出,要顯著提高公司類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試點推出高收益企業債、市政債、機構債等債券新品種。

  所謂高收益企業債,是指由低信用級別的公司或市政機構發行的債券,這些機構的信用等級通常在BBB級以下。由於信用等級較差,所以收益較高,在不出現風險的情況下,收益將頗為可觀。在國外,此類債券被稱為垃圾債券,是海外證券市場特別是美國債券市場上的重要産品。

  據悉,高收益企業債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率先推出。將大大提升債券交易者參與交易所債市的積極性,也將改變以往中國債券市場以政府信用為主、低風險乃至零風險局面。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上證所已完成了債券固定收益平臺和撮合系統的雙邊掛牌,並實現了跨系統交易。現在正搭建獨立的債券交易系統,將涵蓋撮合交易和報價、詢價交易。

  除此以外,已經離開中國投資者視野長達16年的國債期貨,在今年的全國監管工作會議上被重新提及。郭樹清稱,要積極研究開發股票、債券、基金相關的新品種,穩妥推出國債、白銀等期貨品種以及期權等金融工具。

  國債期貨重啟工作由中金所負責,新方案已研究約一年的時間,目前已上報證監會。

  郭樹清還提出,要按統一準入條件、信息披露標準、資信評級要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制度的要求,大力推進債券市場改革,進一步促進場內、場外市場互聯互通,建設規範統一的債券市場。

  再提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對於中國二級股票市場,郭樹清提出了今年的兩個重要監管工作,包括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強化對股東的分紅回報。

  在去年12月中旬,郭樹清曾提出“養老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可學習全國社保基金通過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的建議;5天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戴相龍便在社科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呼應:“我本人非常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醞釀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機構投資運營機構。”

  郭樹清同時指出,應適當加快引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資額度。逐步擴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範圍和投資額度。適時推出雙向跨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在該次會議上,郭樹清再次強調督促上市公司明確對股東的回報,切實加強對其紅利分配決策過程和執行情況的監管,強化對未按承諾比例分紅、長期不履行分紅義務公司的監管約束。推行上市公司分類管理制度。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正處於“一級市場圈錢不斷、二級市場幾近癱瘓”畸形局面。“中國證券監管當局一直著力於在一級市場進行改革,但二級市場的改革力度一直比較少,進程也比較慢。”瑞銀證券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指出,正因如此,“使得我們現在還處於一個單邊的投資市場。”她坦言,一直以來銀行存款利率較低,基金投資缺乏出路等原因,造成投資人對於市場趨勢的追捧或者是對於短期交易機會的熱衷。“雖然從容量來説,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但只有容量,缺乏深度,缺乏層次。”

熱詞: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 審批事項
  • 國債期貨
  • 詢價交易
  • 白銀期貨
  • 退市標準
  • 交易所債市
  • 郭樹清力
  • 交易所交易基金
  • 改革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