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廣州將有望在珠三角城市中率先建立空氣質量預警機制。1月8日,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就目前社會熱議的PM2.5向與會代表做詳細解釋。他表示,廣州公佈數據沒有任何壓力,並有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市民所關心的包含PM2.5數據的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建設。
楊柳當天作為列席代表出席廣州市兩會。楊柳介紹,廣州的空氣質量監測水平是全國第一的,“我們在20多年前就已經進行環境空氣監測,當時全國只有4個監測站能夠做到”。目前,廣州的環境監測站有400多個監測項目是獲得國際實驗室ISO17025標準的權威認證,而不僅僅是國家一級的認證。換言之,廣州的監測數據,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被認可,是具有廣泛公信力的。
他表示,社會上目前熱議的PM2.5,廣州在2000年已經開始進行手工監測,2009年開始有自動監測。目前。“手工監測轉自動”的轉換工作也正在推進。
楊柳表示,因為空氣質量比往年已經大有好轉,“不合格天數只有22天,不合格時間只佔一年的6.1%左右”,市環保局對於公佈數據沒有任何壓力。
日前,拜客廣州等社會NGO開始發出“自行測量PM2.5”的活動,並獲得社會相當人數的響應,部分人提出,自己的測量結果與政府公佈的不同。對此,楊柳表示,活動反映市民對空氣質量的重視,但這種測試往往體現不出科學的結果。
他以廣州市為例,目前廣州的空氣質量主要通過10個國家控制監測點提供,“這10個點是用了至少兩年週期從市內100個監測點優化出來的,可以充分反映市內整體情況。這些監測點每天持續監測時間不能少於18小時,每小時的持續監測不能少於45分鐘。這樣的數據,我們相信才比較客觀”。
他也不否認公眾對於監測數據和現實感受存在落差。為此,他解釋,PM2.5隻是空氣質量監測的其中一項,“空氣質量的好壞還體現在其它監測項目上,比如其它有機物含量。環保局就做過比PM2.5更加嚴格的PM1的監測”。他説,相信隨著更加全面的數據向外公開,人們的感受也會更加客觀。
國家空氣質量新標準目前正對外徵集意見,楊柳預測,新標準確立後,包括PM2.5的所有監測數據都將對外公開。 (李春暐、鄭旭森、董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