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1月9日,彭博社刊登題為《華爾街如何將危機變為卡特爾》的評論文章,現全文摘要如下:
65年前(1947年),美國政府曾起訴17家華爾街主要銀行,控訴這些銀行相互勾結,違反托拉斯法案。在這次起訴中,美國司法部聲稱, 這些華爾街銀行自1915年起,開始組織一場“整體且全面的陰謀組合”,並在此後的的持續運作中發展處一套體系,以“消除競爭,壟斷投資銀行 行業中的‘蛋糕’”。
美國政府當時聲稱,包括摩根-斯坦利(首席被告)及高盛投資公司在內的華爾街頂尖投資銀行已經成立了一種卡特爾壟斷組織。除其他事 項外,該組織設定承銷證券價格及提供企業並購建議服務價格,並打擊弱小的同業競爭者,以防止小競爭者進入投資行業上層及獲得和卡特爾 組織相同的服務費用。這些大型投資銀行將其同謀者安插在銀行客戶董事會中,並使同謀者在了解交易漲跌中處於有利位置,以此確保任何其 他競爭者試圖贏得競爭時必處於艱難境地。
同樣的事實在今天也正悄然形成。
新卡特爾更為強大
事實上,隨著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美林證券公司(Merrill Lynch)及其 他無以數計的小投資行業競爭者及國外競爭在起于2007年的這場經濟危機中煙消雲散,投資銀行業務中已經出現一個比1947年更為強大,更具威脅的卡特爾組織。
在今天,控制投資行業的銀行數遠低於17家。除高盛集團、摩根斯坦利、 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及德 意志銀行外,其他投資銀行全都停止不前。在營收和利潤方面,投資銀行行業比1947年更強,集中度比1947年更強。
不幸的是,1953年10月 ,反托拉斯案的主審法官哈羅德-梅迪納宣判訴訟方敗訴。梅迪納宣稱在417頁的判決書中,美國政府僅依靠“間接證據”提起訴訟,銀行方並未 違反托拉斯法案。儘管如此,這份判決書也同時列舉了17家華爾街銀行‘自我保護’及阻止其他銀行接觸大客戶的可能程度。
在今天,儘管沒有對華爾街進行反托拉斯案的訴訟,但華爾街類似卡特爾的行為更加明顯。這些倖存的大型銀行控制的市場領域更大,並 繼續在為服務定價方面相互勾結。
儘管這些投資銀行或許會辯解稱,所有服務費用都是可協商的,但每家投資銀行都明白該銀行中的“潛規則”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服務收取7%的服務費用;垃圾債券(high-yield-debt)承銷收取3%的服務費用;企業聯合貸款(loan syndication)收取1%; 企業合併服務費用仍沿用“雷曼規則”。
命運已定的IPO
曾幾何時,在2004年谷歌高調IPO時,這種狀況曾經可能發生改變。華爾街衛道士們(指華爾街的原有大型投資銀行)擔心IPO拍賣首創者漢博銀行(WR Hambrecht &Co)的IPO新策略成功實施後,會顛覆卡特爾價格,於是華爾街衛道士們聯合高盛集團、摩根斯坦利大量買進谷歌IPO股票,以此使得谷歌公司及其衛道士們旗下的投資者受益。經過這場喧囂的谷歌IPO後,漢博銀行“讓市場而不是承銷者確定IPO價格”的原有目標煙消雲散。
近期的大型高科技公司IPO(無論是已經完成的公司,如Zynga公司和Groupon公司,還是在接下來幾個月內接近完成的公司,如Facebook )都不再考慮漢博銀行的IPO方案。儘管如今的卡特爾成員更好,但仍舊操控著IPO市場。
本文作者為彭博社評論專員William D. Cohan。此評論員曾著有“金錢及權利:高盛如何統治世界”一書。(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