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報訊(見習記者 趙雪)“傷痕纍纍”的ST海龍在5日公佈,因同恒天集團的合作未取得進展,轉而擬與一家名為“濰坊恒和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恒和置業”)的企業簽訂委託加工協議之後,眾多投資者及相關人士均對這家聽起來像是房地産公司的恒和置業源自何方、其出現將為ST海龍帶來什麼甚為關注。
在接下來的兩天,ST海龍接連披露了這次新合作事宜的相關內容。從公告中可以看出,被資金鏈捆住的ST海龍,此次轉而求援于濰坊市政府控制的國資企業,以求能暫時鬆綁。
公開資料顯示,恒和置業成立於去年12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濰坊市國有資産經營管理公司(當地國資委所屬的國有資産運營管理平臺)持有其100%股權。其註冊地址顯示為奎文區文化路439號3幢312房間,而文化路439號正是濰坊市國資委的所在地。
根據ST海龍的公告,恒和置業與其簽訂委託加工協議後,將為ST海龍提供生産加工所需的各種原輔材料,而ST海龍則將生産出的産品全部交由恒和置業銷售。這一合作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ST海龍的供銷渠道,卻難免讓人感到這家本來業內領先的粘膠纖維企業,如今卻染上了些許“代加工工廠”的味道。
ST海龍方面也表示,“公司的收入來源於委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將大幅下降。”“但考慮到目前整個化纖行業市場低迷、公司資金緊張的現實情況,經公司測算,實施委託加工以後,將減少公司的虧損。”
不過,對於濰坊市國資委這次利用所屬企業“輸血”ST海龍,試圖挽救其于危難之中,一些投資者並不買賬,認為“這似乎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