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媒體盤點2011三農十件大事 瘦肉精校車等入列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3: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三農”十件大事

  1.糧食總産“八連增”

  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1424億斤,連續第五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實現連續八年較快增長。糧食豐收為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管理好通脹預期、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一號文件聚焦水利發展

  今年中央發佈的“一號文件”,將水利提升到關係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提出要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出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7月8日,中央召開水利工作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會議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步伐,力爭通過5到10年,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局面。

  3.扶貧標準提高近1倍

  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比2009年提高了92%。標準調整後,全國貧困人口數量和覆蓋面也由2010年的2688萬人擴大至1.28億人。到2020年,將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4.草原新政出臺

  《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出臺。我國正式啟動實施草原補獎政策,中央投資136億元,在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用於實行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牧民生産性補貼以及建立績效考核和獎勵制度。草原牧區進入“生態優先”的科學發展新階段。

  5.超級稻再攀新高

  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經農業部驗收專家組測産,由袁隆平指導的108畝“Y兩優2號”試驗田平均畝産926.6公斤,創中國大面積水稻畝産最高紀錄。這説明中國的水稻育種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出臺。呼籲多年的種子安全問題,得到系統的、實質性的政策回應。

  6.違法佔地現象仍突出

  去年,一些地方“以租代徵”圈佔大量耕地、違法批地等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些行為擾亂了土地管理秩序,也侵害了農民的利益。毀壞耕地、強拆強佔等土地違法案件,仍然是當前農村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7.豬肉“瘦肉精”事件

  雙匯子公司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收購“瘦肉精”豬肉,引發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聯合工作組赴河南督導檢查。河南省下發通知,將全省的“瘦肉精”排查範圍擴大至所有50頭以下的生豬散養戶。食品安全事件屢禁不止,給行業發展、消費者信心等各方面造成衝擊。

  8.校車安全事故

  甘肅慶陽市正寧縣校車事件造成21人死亡,江蘇新沂校車事故造成15人死亡。國務院法制辦公佈《校車安全條例(徵求意見稿)》。近期多次發生校車安全事故,還暴露出農村學校設點佈局等問題。引發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更多關注。

  9.農村孩子的免費午餐

  燒土豆、涼紅薯、涼米粥,這就是一些山村小學孩子們的午餐。媒體人倡議社會捐款為他們解決午飯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中央還將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提高1元,達到小學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

  10.新農保試點大提速

  在國家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的基礎上,還有17個省份的444個縣自行開展了試點,北京、天津等15個省份已實現制度全覆蓋。國家試點加上自行試點,實際比例已超過全國總縣數的85%。到去年底,將確保新農保試點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試點在60%的地區實施到位。(本報《新農村週刊》編輯室)

  2011年,這樣一些數據描述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中國農村——

  數字説“三農”

  四個低於50%

  1.鄉村居住人口低於50%

  這標誌著中國數千年來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人口結構發生了逆轉。但也要看到,工作和居住在城市中的農業戶籍者大多處於“半城市化”狀態,難以像本地居民那樣分享到城市化帶來的城鎮居民社會待遇。

  2.農業從業人員佔總人口比重低於50%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田”,轉變為擁有多種技能的新一代産業工人、服務從業人員。大量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産領域置換出來將是一種發展趨勢。

  3.農業從業人員中青壯年佔比低於50%

  大批農民走上農田是歷史的進步,但當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不斷轉入非農部門,人們也在擔憂,明天誰來種田?鋻於目前一些地區農業生産老齡化、副業化的現實,要加快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適度規模經營,吸引部分有素質有能力的青年從事農業,還要研究科技支撐和推廣轉化的新方式,提升科技種糧水平,降低他們的勞動強度。

  4.農村家庭經營收入佔農民收入低於50%

  預計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增幅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連續8年較快增長。從結構來看,農民的工資性、生産經營性、轉移性和財産性收入都在增長。由於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轉變,農産品産量與價格出現雙增長,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重視從種糧中獲得的收入。

  四個高於50%

  1.農業機械化率高於50%

  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在促進我國糧食“八連增”、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農業現代化中發揮了重要的裝備支撐作用。農業機械化率高於50%,標誌著我國將開啟以機械化為主的農業生産新時代。

  2.農業科技貢獻率高於50%

  科技貢獻超過了土地、勞動力及物質投入要素的貢獻份額。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通過科技進步實現創新驅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有效措施。今年,我國將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投入強度。

  3.農業灌溉面積高於50%

  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由新中國成立時的2.4億畝,增加到目前的9億多畝。佔全國耕地面積50%的灌區,生産出約佔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今年我國將繼續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覆蓋農業大縣。

  4.規模養殖水平高於50%

  當前,畜牧業正處於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規模養殖比重低、標準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加快推進規模養殖,有利於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保障畜産品供給安全,提高生産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一個低於10%

  農業增加值佔GDP低於10%

  去年,我國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降到10%以下。這意味著40%的農業勞動力僅創造了不到10%的GDP。農業勞動生産率大大低於非農産業勞動生産率,這也是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一個高於10%

  農戶參加農業專業合作社比重達到15.2%

  當前,合作社在各産業的分佈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從實踐看,合作社正在成為把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生産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鋻於我國農業生産規模小、分散化的現實,還應通過政策鼓勵、扶持分散的農戶組建專業合作社,盡可能推動規模化的農業生産。(記者 于 猛)

  追求尊嚴與幸福的腳步

  腳步匆匆,2012來了。回望去年,種田人遇上了“多雲天氣”——生産要素價格持續上升,國際農産品市場波動加劇,而且氣象災害始終懸在頭上。然而,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有力牽引下,農業農村發展全線飄紅,糧食生産“八連增”,農民增收“八連快”。這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擲下了積極主動的棋子。

  2011,對億萬農民來説,是大事、好事不斷的一年,也是忐忑與欣慰交織的一年。

  這樣一些記憶,將把小康路上的幸福與艱辛刻錄進歷史的膠片:

  年終歲尾,顆粒歸倉,300名莊稼漢,登上國家領獎臺,從總理手中接過大紅證書。種糧大戶首次受到如此高規格的表彰。

  “白給哥”竄紅網絡。黑龍江農墾職工劉貴夫自曝年收入二三十萬元,國家一年白給補貼好幾萬。全國範圍內,大規模種糧的農民畢竟是很少數。然而,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已經家喻戶曉,深得人心。

  這一年,農産品價格撲朔迷離,豬價飆升,CPI頻閃紅燈;菜價大跌,卷心菜、洋蔥、土豆、大白菜,滯銷一波接一波,哥幾個愁容滿面。

  蘇北某經濟開發區,施工方在沒有合法手續的情況下,強行毀壞收穫在即的麥田,數百名不明身份的人與村民發生混戰,多人受傷,20多名村民被抓,被帶到各個村落和小區遊街示眾……

  這樣一些數字,將把農村的深刻變革定格在學者的書架:

  糧食總産連續5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在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情況下,今年産量超11000億斤,科技增糧貢獻率達85%,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穩定發展,到了必須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新階段。

  1.28億。按2300元的扶貧新國標,扶貧對象增加1億人,達到1.28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的比例約為13.4%。“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成為新目標。消除絕對貧困,生存問題基本解決後,政府扶貧更關注困難人群的發展問題。

  還有一個1.28億。據統計,有1.28億生活在城鎮的人沒有城鎮戶口,不能享受居民待遇。這個數字和城鎮化率超50%,共同勾勒了當今中國城鎮化的現狀。像候鳥一樣往返在城鄉之間的農民工,辛勞之餘,仍然常常在心中唱起《九月九的酒》。

  這樣一些聲音,將進一步堅定億萬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

  對於“三農”發展來説,2011是新政策新舉措密集出臺的年份。中央1號文件鎖定水利,力爭5到10年根本扭轉水利建設滯後的局面;中央首次召開水利會議,水利改革發展邁出新步伐。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吹響扶貧開發新號角,向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宣戰,扶貧標準提高90%以上,民生發展的陽光溫暖地處偏僻的人們。國務院召開牧區會議,首推草原生態補償政策,牧區又好又快發展進入新階段。

  不能把農民趕上樓、任何人都無權剝奪進城農民的財産權利、大幅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農村學校合併要謹慎……句句話説到農民的心坎上,直指農村現實矛盾。中央領導明確指出,不僅要給群眾眼前利益,更要謀農民長遠福利。

  腳步匆匆。當前是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廣大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得到更多發展和保障的時期。展望新的一年,統籌城鄉發展,政策再加力,農民須努力。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既是城裏人的追求,也應是農民的追求。(張 毅)

熱詞:

  • 瘦肉精
  • 三農
  • 水利改革
  • 富農政策
  • 政策回應
  • 留守兒童
  • 測産
  • 農業生産
  • 持續增收
  • 階段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