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海通債券研究員趙勇做客節目,對乳品行業進行分析。
主持人:年終新一波的漲價潮波及到了乳品的行業,有多家乳企已經向賣場發出了調價的通知,其中包括像伊利、光明等一些全國性的品牌,部分品類的産品將會提價5%-10%。在歲末年初的時候,元旦剛過,馬上又春節來臨,大家在促銷的時候都會降價,為什麼這個時候會提價呢?
趙勇: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從行業的角度來説,整個行業已經告別2007年之前的那種惡性競爭了,整個行業從2008年、2009年一直到最近應該是趨於良性的一個發展。現在提價的新聞會越來越多,這和行業的競爭格局改變也有很大關係。
在2007年之前,或者説我們説2000年到2007年,這個期間乳品行業基本上是處於一個降價惡性競爭的過程,也是市場集中度和市場的份額大幅度提高的一個過程。行業也是重新洗牌,尤其是在2008年惡性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整個行業進行了一個大的洗牌,加上中國政府也提高了一些行業的進入門檻,提高了大的龍頭公司的一些競爭壁壘。這樣的話,其實從2008年之後,中國的乳製品先開始了趨於一個提價的浪潮,這個過程當中取決於行業的龍頭公司像伊利公司,它們改變了以前的降價這種競爭的手法。
現在的情況是其實原來價格一直到最近已經是漲了,維持在一個高位的水平,有所回調,但是還沒有正式往上面調。乳製品企業還在集體提價,事實上是跟著行業的領頭羊的競爭思路走的,我們覺得應該會取決於行業前兩家的競爭思路。
主持人:這樣的一種提價是基於什麼樣的需要呢?是成本的提升還是説出於利潤的考慮呢?
趙勇:前兩家的提價包括龍頭企業的一些提價的思路,它們並不是根據原材料成本的因素,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點應該是旺季來臨了之後,借助這個旺季可能提價會更容易一點;另外,在旺季期間消費量會比較大,對於這種快消品而言,它稍微提價可能會對消費量有所衝擊,但至少在旺季衝擊不會很大,所以這也是它們提價的一個契機。第二,它們提價可能主要還是考慮到利潤率的影響,覺得過去幾年大家都是為了市場份額,為了銷量,那麼未來它們自己的規劃基本上也都是考慮到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行業集中度提高了,相對來講它佔的市場份額也應該是加大了才對。那這個成本應該是降低了才對,這個提價沒有理由啊?
趙勇:集中度的提高和你的營業能力應該是保持同步的,如果説你的集中度越高的話,其實你的營業能力應該是越高的,那麼盈利能力越高表現在價格會有所提升,然後相對於成本的溢價會越高。
這次的提價我覺得可能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集中度提升,帶動的前幾家龍頭公司的一個競爭思路的轉變,而並不是原材料成本的一個因素。還有就是它們為了降低銷售費用率。另外,整個乳製品行業的銷售費用率還是偏高的,導致整個行業的凈利率都是比較低,市場大概2000年左右的時候整個行業的凈利潤還能維持在10%左右的水平,當時的毛利率也大概就是25%-30%之間,然後到現在的毛利率可能就是22%、25%左右這樣的一點。但是區間費用率像銷售費用率是從當時的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到現在還是爬升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總的來看,其實它們可能還是借助這種集中度提升的一個優勢來獲取更多的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