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蒙牛自陷入“致癌門“以來,一直處在水深火熱這種,銷售量也緊跟著大跌。12月28日假日開市後,蒙牛即遭洗倉,股價連挫3日,跌幅達3成,市值蒸發過百億。相較富達首日已拋售1,966.5萬股(減持1.11%),套現4億元離場,控股股東中糧則在第3日入市支持。
2011年12月30日,中糧集團以均價18.689元買入蒙牛220萬股,渋資4112萬元,最高買入價為18.84元。中糧集團此次買入蒙牛股份後,其持股量由27.96%增加至28.09%。
早在2009年7月,蒙牛還在遭受三聚氰胺的陰影之時,中糧中糧和厚樸宣佈,以61億港元的高額資本共同入股蒙牛。而在兩年之後,蒙牛再次陷入了“致癌門“,中糧再次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蒙牛面前,其居心到底何在呢?
自中糧入股蒙牛以來,蒙牛的蒙牛在食品安全上的表現一直都不盡如人意,也沒有按照中糧的模式去發展。借著此次蒙牛危機,中糧增持蒙牛,將更有利於整合蒙牛,強化質量管理體系。
其實,這對於像中糧這種把自身定位於大型食品控股公司的食品巨頭來説,想影響蒙牛的戰略、佈局、産品結構乃至發展的速度,必須要掌握話語權;在蒙牛出現問題時,加速對其整合,將更有助於實現自身戰略利益——更深層次的説,幫助中糧實現“全産業鏈”夢想。記得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表示,“全産業鏈”是一個宏大的目標,目的是將整個人類和自然交換的食品全連接起來,並通過這個鏈條實現中國糧食食品的融合共贏。
但是中糧的全産業鏈整合夢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民營企業蒙牛和央企中糧之間文化差別很大,中糧要掌控由牛根生一手締造的強勢蒙牛並不容易,還需要繼續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