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資本外流是近期中國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8月外匯佔款比上月凈減少174億元,降幅呈加速趨勢。數據顯示,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自去年11月以來,只有5月同比出現0.05%的短暫正增長,其他月份均為負增長。
儘管美聯儲QE3的推出將可能使持續近一年的短期資本流出轉變為新一輪短期資本流入,但這些資本到底是否回流中國,不能一概而論,還得區分來看。而從中長期看,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因素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全球資本流入中國放緩的壓力會進一步凸顯。
首先,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正在開啟一場曠日持久的“去杠桿化”進程,這會導致海外資本的持續回流。
其次,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總需求不斷萎縮,中國出口部門超高速增長的黃金窗口已經過去,將大量勞動力等資源配置於勞動密集型出口部門的效率開始下降。
第三,隨著中國推進工資收入分配、資源價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意味著中國生産要素價格重估的開始,這必然壓縮FDI的利潤空間。
第四,一些資本可能會轉向成本更為低廉的發展中國家,從而分流一部分流向中國等傳統新興經濟體的海外資本,比如國際資本可能加大對新崛起的中小型新興經濟體(比如靈貓六國等)的投資。
第五,美國正在加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未來美國很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資凈輸出國轉變為凈輸入國,這不僅會導致美國資本回流,而且其種種優勢和巨大的市場還會吸引全球資本,導致吸引全球資本規模出現趨勢性放緩。
由此可看出,隨著全球資本流動大格局的演變和産業佈局的展開,未來全球資本流入中國放緩的壓力會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