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08年至今,經過金融危機三年曆練後的中國資本,正在亦步亦趨的重整旗鼓再啟海外並購版的"西遊記"。相比于跨國並購前期,央企海外找資源佔主流的趨勢外,今年,民營資本成為了中國資本海外擴張的生力軍。而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在進行跨境並購時,越來越懂得借力PE機構,以更多的挖掘"被相中"海外資産的有效價值。
民營企業海外並購優略勢同在
吉利並購沃爾沃、萬達鯨吞AMC院線,民營企業演繹的海外並購重頭戲,越來越受到全球市場的關注。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100多家央企在三年半間完成海外並購交易35起,披露交易金額的32起交易共涉及447.37億美元,每筆交易的平均金額達13.98億美元;國資企業同期共完成海外並購交易109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89起案例共涉及212.71億美元,平均交易金額2.39億美元;民營企業共完成海外並購交易118起,83起披露交易金額105.69億美元,平均交易金額為1.27億美元。依其數據分析,雖然在數量級和重量級上,民營企業仍遜色于央企和國企不少,但這股新生力量的增長潛力,已不容小覷。
但面臨複雜的國際市場環境,清科也指出,民營企業在海外並購方面優勢與劣勢同在,機會和威脅並存。若歸納民企海外並購的SWOT分析,情況可以説"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優勢(Strengths):
民營企業的産權一般比較清晰,所以"走出去"更容易被國外接受,不會像央企因為"國有"背景而不被海外企業家和政治家所認同;
決策的速度較快、週期較短,能夠快速傳遞和處理市場信息,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迅速調整經營戰略;
海外並購更加理性務實,並購目標在於擴大海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來增強國際競爭力,真正實現"走出去"戰略。
劣勢(Weaknesses):
海外並購經驗欠缺,缺乏相應的戰略性指導和規劃,並購後整合重組及管理能力不足;
與國外企業,或與大型的國有企業相比,民企仍然規模較小,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
機遇(Opportunities):
世界經濟低迷導致很多海外優質項目存在價值低估,為民營企業出海"抄底"提供了絕佳的契機;
各部委"新36條"實施細則出臺,改善國內競爭環境助力民企做強做大,客觀上提升民企在海外並購市場上的實力。
威脅(Threats):
國內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民營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經營遭遇困境,貿然收購海外資産或將導致更大資金困難;
全球經濟不穩定,前景仍然較為暗淡,接手的海外資産仍將面臨改善經營狀況的壓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