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稱海南發現新型野生稻研究改良價值巨大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海口12月30日電(記者 夏冠男)記者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野生稻研究專家近日在海口郊區的一片野生稻田中發現一種新類型的野生稻,生長優勢很強,經過改良將極具高産的潛力。

  據熱科院熱帶超級稻研究中心主任尹明介紹,新發現的野生稻株生長高度達到1.6米,稻穗長達15厘米,並且稻桿比普通水稻粗一倍以上。發現野生稻的稻田位於海口市繞城高速附近,長期積水,水深達到1尺左右,野生稻在這種環境中還能生長,説明它的抗病抗疫能力和耐水性都非常好。

  尹明説,時值冬季,這種野生稻能夠在水中生長,葉子卻還是綠色的,沒有枯死現象,這代表它的抗倒伏能力極強,並且可能帶有抗白葉枯病的基因,研究價值極大。

  尹明表示,能在海口發現這片野生稻田非常難得,並且面積連片達到10畝左右,更是非常罕見。“前些年我們在海南全省發現野生稻群100多個,熱科院和海南省農科院一起收集了2600多份樣品,為雜交水稻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由於保護不力,現在全省的野生稻群已經不到20個了。”

  野生稻是水稻育種的寶貴遺傳資源,蘊藏着大量的抗病蟲、抗旱、耐寒、高産、優質和高光效等優良基因。海南野生稻的發現和利用,改寫了世界水稻育種史。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在海南省三亞市郊區發現的普通野生稻不育株為突破口,開創了三係雜交水稻育種的新局面。

  據介紹,野生稻經過改良成為雜交水稻,畝産量和經濟價值都將翻倍,例如初級栽培稻黑稻的畝産量只有200-250公斤,經過基因改良畝産可達到400-500公斤。

熱詞:

  • 研究價值
  • 基因
  • 畝産量
  • 抗倒伏
  • 高産
  • 稻田
  • 熱科院
  • 水稻育種
  • 超級稻
  • 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