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到年末,不僅年底考核來臨,一系列監管新規也將密集兌現,資本充足率的“考核”依然是商業銀行最為頭疼的事情。不少商業銀行早早“行動起來”,通過發行債券來儲備資本。
明日,工商銀行將發行規模為500億元的次級債。此前不久,剛剛上市一年半的光大銀行也加入融資大軍,公佈了70億元的次級債發行計劃,再往前推一個月,建設銀行、南京銀行也相繼完成了債券的發行工作。據記者粗略統計,今年全數上市銀行都推出了各自的融資計劃,A+H股配股融資、發行債券、定向增發等等,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使用最多的融資方式就是發行次級債券。
而很多還沒有步入滬深兩所的城商行也捲入了發債之列,重慶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浙商銀行、杭州銀行等都未上市先發債,大有“深挖洞,廣積糧”,為上市做足準備之勢。
“之所以選擇通過發行次級債來融資,主要因為股市持續下挫,此前的股權融資渠道遇阻,通過這一渠道融資很難獲批,於是改為對股市影響不大的債券融資方式,成為商業銀行融資首選。”某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不過,一些大行“三年內不融資”的承諾餘音未絕,融資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緩。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16家上市銀行已完成或者擲出的計劃中,融資規模已經達到4690.59億元,其中,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累計發行的次級債規模2924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另據公開資料顯示,此前發行次級債的最高水平為2009年的2681億元。
上述銀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再融資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底監管層的考核和業績壓力;另一方面與監管層的新規定也有關係。2011年5月3日,銀監會發佈《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新標準要求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1.5%、10%,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分別不低於10.5%、8.5%,日均存貸比不得高於75%。
雖然此前銀監會人士透露,原定於2012年1月1日實施的銀行業新監管標准將推遲,但新監管標準已然箭在弦上。從上市銀行早前披露的三季報數據顯示,部分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未滿足監管要求,甚至遠低於新的資本要求。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如此看來,一旦新的監管標準實施,商業銀行的資金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融資衝動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