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山寨”黃金交易所被勒令停業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山寨”黃金交易所再次被下禁令。昨日,央行聯合公安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下發關於加強黃金交易所或從事黃金交易平臺管理的通知,矛頭再次直指“山寨”黃金交易所,並希望借此整頓黃金市場亂象。

  通知指出,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或同意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兩家交易所已能滿足國內投資者的黃金現貨或期貨投資需求。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場所(交易中心)內設立黃金交易平臺,已開設的要立即停止,並妥善做好黃金業務的善後清理工作。

  實際上,對於黃金交易所及黃金交易平臺的整治,央行的通知已是第三發“炮彈”。早在11月下旬,國務院便已經發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防範金融風險的“整改令”。12月2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也發出通知稱,近期對相關的四項規則及業務細則進行了修訂,大多將於2011年12月28日起實施,同時,一批原有規則被廢止。

  近年來金銀價格的不斷走高,讓不少人覬覦其中的高額回報,“山寨”版黃金交易所就此遍地開花,如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簡稱天交所)、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等6家規模較大的交易所;10余家如恒泰大通、世元金行、金明黃金等規模較小、起步不久的泛金屬交易網點。

  ■新聞鏈結

  投資者地下炒金大多血本無歸

  黃金市場的連續走牛,在帶來巨大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讓地下炒金公司層出不窮,很多非法金商更是借此大發橫財。據中國黃金協會的一位人士保守估計,全國以黃金公司或投資公司名義經營此類業務的公司約有1000家,其中有規範者,但魚目混珠者也比比皆是。

  據悉,國內的地下炒金公司,大多對外宣稱是“黃金交易所會員”、“金礦、銀行合作夥伴”。它們通常以幾十甚至上百倍的高杠桿、連續交易誘惑投資者,但事實上幾乎沒有一個投資者可以真正賺到錢,參與地下炒金的投資者大多血本無歸。

  而業內人士透露,地下炒金公司的獲利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鼓勵投資者頻繁交易;二是通過價差來獲利,如採用不正規報價軟體來獲取高額利潤;三是與投資者做對手盤。更有甚者,有些地下炒金公司直接通過“網絡系統問題”使得獲利的投資者無法平倉,最終導致虧損出局。

  除了交易風險之外,參與地下金投資,客戶的資金安全也沒有保障,一些不正規的地下炒金公司甚至可能一夜之間“人間蒸發”。如2008年,浙江世紀黃金案發,法人代表張勇卷資600億元潛逃。

  

熱詞:

  • 黃金交易
  • 山寨
  • 黃金協會
  • 黃金業務
  • 投資者
  • 黃金現貨
  • 央行
  • 上海黃金交易所
  • 連續交易
  •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