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産階層如何界定存疑 專家稱不能僅用收入衡量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1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又到年終,收入是很實在又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在這個月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

  雖然近年表面上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巨大,到香港、歐洲掃貨的人群有增多的趨勢,而他們並不都是中等收入者。一個現實是,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增長緩慢,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消費的有效擴大。那麼,海外如何定義和發展中等收入人群?

  到底什麼樣的人屬於中間階層呢?答案似乎很簡單,就是處於現階段社會中間水平的人,但是這又很模糊。那麼如果以數字説話,有人説應當以每人每天消費10-100美元為標準,也有觀點認為,應當是以年收入20萬以上為標準。

  旅美學者丁兆林認為各國的國情不同,標準自然也不盡相同,而且只用收入或者支出的金額來衡量可能有失偏頗。

  丁兆林:在美國它有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維生,而且的確能夠獲得一種比較體面的生活。至於説它掙多少錢,因為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消費能力也不同,所以相對來講還需要有一些比較穩定的、能夠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獲取生活的人。

  我們看到有的文章甚至很形象的這樣描述中産階層應有的生活有度假小屋或別墅以及一輛看上去不錯的車,跟人合買的也算。有豐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總會或者打麻將,通常是商務談判或者聽音樂會。丁兆林介紹説,在美國,中産階層的生活因人而異

  丁兆林:在美國不是所有人都會去聽音樂會,那是節日的選擇,不可能每天都過節,大部分人比較尊重家庭理念,到了晚上一般跟家人在一起,過著一種溫馨的家庭生活。此外,他們對社會秩序很認同。

  今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打出我們是大多數的99%的口號,但是在丁兆林看來,他們代表的並不是社會中堅力量

  丁兆林: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其實也就是一部分人,比如説一些學生、失業者,人數也不是特別多,實際上真正沉默的大多數才是基石,所以不管佔領華爾街的口號叫的再響,大多數老百姓也是不為所動。他有改良的強烈願望,但是不會用非常激烈的方式來改變這一切。

  在華爾街工作多年的美國律師Terry也認為,這場運動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共鳴:

  Terry:説實話我覺得有佔領華爾街運動雖然存在,但是最後會不會影響美國的政治,還不清楚。

  中等收入人群是維護社會平等發展的主體,而這一群體的壯大也需要時間的積累。旅歐學者劉明禮這麼認為:

  劉明禮:社會發展會經過一個階段,發展的初級階段貧富差距會逐漸拉大,拉大以後會出現再回歸,也就是中等階層增加的過程,特別富裕的人和特別窮的比例儘量減小。咱們還屬於過程當中,但是歐洲人已經走過這個過程。歐洲幾十年以前也曾經出現了貧富差距拉大等社會問題,然後政府會越來越關注社會公平,從政府的層面重新調節收入分配。

熱詞:

  • 丁兆林
  • 音樂會
  • 華爾街
  • 知識和技能
  • 全球華語廣播網
  • Terry
  • 調節收入分配
  • 中央經濟
  • 中等收入群體
  • 中等收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