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劉紀鵬:內地交易所現狀不符合國情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時報:僅上周,全球就出現了三起交易所並購,交易所並購是個別現象,還是大勢所趨?

  劉紀鵬:發達國家的交易所普遍採用公司制,而且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是第一位的。在頻繁發生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加上各交易所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日子並不好過。所以,交易所之間的合併在某種意義上會使其業務擴大,品種豐富,對股東有好處。

  在西方,作為資本流動場所的交易所本身並不是高度壟斷的,而且經歷了從分散到統一的過程。最初都是充分開放地創辦交易所,通過各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實現資本市場的繁榮。在通過競爭而不是靠壟斷實現交易所繁榮被普遍認同的情況下,交易所又經歷了從分到合的過程,進入到新的合併階段也是必然的。資本穿透傳統意義上的國家界限自由流動,而交易所是他們的家。這种家的擴大,是市場經濟不可逆轉的選擇。從競爭到壟斷,資本流動的範圍越來越大,發展中國家擴大市場打破國界壁壘最好的方式是通過資本市場擴張。

  中國經濟時報:從全球化角度看,交易所整合似乎是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外新一輪並購潮給內地交易所的運作帶來哪些啟示?

  劉紀鵬:內地現在還沒有公司制的交易所,對國內交易所到底該怎麼定性?證監會監管機構的延伸,行使壟斷權力的行政事業單位,或僅僅是非盈利的會員制單位,還是也要朝著公司制方向發展?國內交易所法律屬性的模糊和行政上的過度壟斷,使國內資本市場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國內交易所沒有經歷過從分散到統一的過程,而是人為地僅憑主觀設置,致使其根本就沒有可能去競爭,導致本應該成為中國經濟主戰場的資本市場反而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內地只有兩家交易所的現狀不符合交易所的歷史發展過程,也不符合中國現有的國情。國內有一千多萬家企業,其中大量企業等待上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需要交易所提供良好的服務。而現有的兩家交易所卻根本沒有服務意識,這種現狀必須打破。同時,上海、深圳兩家交易所還與證監會互相爭奪上市審批權,如果再多幾家交易所,將證券上市審核等事前許可事項交給交易所,證監會更專注于證券法律法規的執行,才能確保國內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所以我提出要儘快在天津和重慶開設兩家交易所,改變資本市場的被動格局。從國情出發,應該以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七個行政大區開設交易所,交易所也逐步向公司制轉變,可以考慮由中央金融國資委和産業國資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國有資産共同出資,讓國內交易所補上從競爭到壟斷這一課,在完成這一階段的充分競爭後才可能實現交易所之間的並購重組。

  中國經濟時報:內地也曾經有過將兩個交易所合二為一的討論,為什麼沒能成功合併?

  劉紀鵬:上海、深圳兩家交易所是靠計劃手段配置的,在2000年前後,由於深交所還沒有創業板,而且主板又沒有恢復,在2001到2004年期間,一個主流的觀點是把深交所合併到上交所,這種呼聲不顧國情、不顧資本市場歷史發展階段,盲目跳躍。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實現交易所從分散到統一,從充分競爭到最後按企業的意願實現壟斷的過程,才合乎發展規律,如果不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從競爭到壟斷,由主管部門拍腦袋決定,註定要失敗。

熱詞:

  • 交易所
  • 資本市場
  • 國資委
  • 資本流動
  • 證監會
  • 深交所
  • 創業板
  • 中央金融
  • 上交所
  • 法律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