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機械錶,當年有一塊可露臉呢,現在便宜了,30一塊。”週四淩晨的報國寺收藏品鬼市上,一位中年男子低聲向路人推銷著自己的手錶。他面前的盒子裏,擺著約有百塊各種手錶。“孔雀”、“雙菱”當年響噹噹的機械錶品牌,如今成了便宜的地攤貨。
“都是以前的庫存,你看看,全新的。”指著攤上的手錶,中年男子對蹲下挑選的人們説,“沒什麼高檔表,喜歡就買走當個玩意兒。當年不都買不起嗎?”他介紹,自己的手錶,大都是以前的鐘錶、手錶廠庫存貨,“全國那麼多手錶廠,電子錶石英錶一上市,這些老手錶都沒人要了。”
“誰出門都得戴著手機,看時間很方便。手錶嘛,若不是名牌的好表,戴出去算是個累贅,哪像當初,有塊兒手錶可是大事兒。”生於1953年的張先生説,“1969年我插隊去東北,全家唯一一塊手錶給了我。這塊機械錶要200多塊錢,這是我爸媽兩個人3個多月的收入啊。”老張1975年回到北京,隨後在北京結婚生子。“上世紀80年代初,機械錶都要100多,到了80年代末,大概只要不到一百就能買到了。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戴塊電子錶。”
據北京地方誌《一輕志》、《物價志》等記載,1958年,北京手錶廠製造出以瑞士羅馬牌手錶為原型的17塊樣表,註冊商標為北京牌。到了1982年産量達166.9萬隻。當年,國家下調了手錶價格的20%,最常見的北京手錶廠“雙菱”手錶,從120元下降到85元。
“玩表的人有幾類,有錢人有有錢的玩法,窮人有窮玩法。”南城的一家舊貨市場,一位手錶專賣的店主説,“一塊手錶,要是不小心丟了,現在不叫事兒,可當時得心疼死。好多人拿著一塊老舊手錶看來看去,你能從他的眼神裏讀出,他跟這個型號的表一定有特殊感情。”於是,幾十塊錢的一塊老手錶,在這些玩表人的手裏,擦了油泥,換了發條,重新在滴答滴答的時間流逝中,煥發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