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鄭風田:重慶300萬農民變市民還缺啥?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財經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參加“共富大家談”節目,主題是“農民進城”,以重慶300萬農民進城來討論我國的城鎮化問題。重慶農民變市民的確很有意義,尤其是對一些特大城市,只願意吸引所謂的高端人才,要限制“低素質人”進城。並不是重慶做的就很完美了,如果重慶能夠走得更遠一些,比如300萬農民變市民中能夠包括一半非重慶的農民,意義會更大。另外如果農民的3件衣服讓農民自己脫,不要強制,價值更大。

  我國的城鎮化有許多問題,主要包括如下:

  其一是我國城市化目前與大國地位太不相稱,比率太低,還有近一半的假城市化,未來每年一個百分點上升還是太慢。

  我國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採取的都是“要地不要人”,所以雖然土地財政增長迅速,失地農民數量龐大,但城市化比率其實還很低。名義上我國的城市化已達50%,但實際上擁有城市戶籍人口不足30%,應該有20%是假的城市化,這些農民雖然在城市生活,但享受不到城市的待遇,是城市二等公民。目前我國這樣低的城市化真的與我國大國地位不相稱,比如與中國差不太多的金磚四國巴西的城市化率是80%,世界平均水平也在60%以上,比我國高。作為一個一直努力想崛起的國家,城市化率這麼低,大量的人口留在農村,其實是太不正常的。另外未來每年1個百分點的城市化比率上升還太低。

  其二重慶今年300萬農民變民,有重大意義。但如果“穿上五件衣服”後,農民自己的“三件衣服”可以不脫或者不要強制讓他們脫,會更好。另外如果這300農民如果能夠有一半是非重慶籍的農民,意義會更大。

  重慶是新的直轄市,農民數量龐大,本身城市化比率太低。這幾年通過招商引資,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客觀上也需要農民進城。另外目前招工愈來愈困難,讓農民變市民,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好處,不用再年年去招工,其實能夠節約不少招工成本。這幾百萬的農民進城,對重慶市的房地産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很大,對拉動重慶增長也很在意義。重慶本身就有400多萬在沿海打工,另有400多萬在重慶打工。2007年6月,重慶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從去年8月到11月底,重慶轉了305萬農民工,年底進城農民將達到320萬。重慶大規模農民進城採取的政策是“脫掉三件衣服”(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穿上五件衣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小孩讀書、就業、住房)。有關脫掉三件衣服,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後來重慶是這樣解釋的,進城農民最多3年內繼續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農房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如果宅基地通過村落整治成為耕地,通過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産生的“地票”收益,85%歸農民所有,目前一畝“地票”可以賣10多萬元,這是農民進城入戶的資本。三年後還是要放棄承包地,對有些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可能風險小些,對於那些工作不穩定,或者再出現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突然幾千萬農民工失業了,這些風險該怎麼辦?如果農民回不去了,如何處理未來的潛在風險?這是一個大問題。還有非重慶籍的農民工,數量應該不少,應該與本地農民工差不了太多,他們能不能變重慶人?我國目前有近3億農民工,應該至少有一半是跨省打工的。這些人已經在城市工作,應該是最有意願留在城市工作的。但各個省只願意解決本省的,對外省的農民工一直是只要他們幹活,而不解決他們的戶籍。如果重慶能夠在這方面前進一步,意義會更大。

  另外300萬農民變市民,一個農民工進城要有十幾萬的成本,300多萬人就有4千億,重慶是採取三三制來解決資金來源的,政府出三分之一,企業出三分之一,進城農民出三分之一。用重慶市長黃其帆的話來講,養老、醫療這些保障性的問題,企業會承擔1千多億;社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當中的費用當然政府該承擔,這1千多億,第三塊要讓農民來承擔,農民工自己以及社會的各個方方面面也要攤銷一塊,這三個1千多億構成4千億,並不是一年來支付,而是15年到20年的過程。

  另外重慶還有一個試驗值得關注,過去農民的宅基地與承包地都不能低押貸款,整個重慶1千多萬農民只有30多億的銀行貸款,通過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確權,推行“三權”抵押貸款至今,農民貸款已經到了180億,明年會跳到300多億,幾年後可能會有1千多億的貸款。這是一個巨大的創新。

  其三我國目前的城市化,各省採取的是“誰的孩子誰抱回家”,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如何解決?應該是哪些有工作,那裏就應該解決他們的戶籍才更合適。

  目前我國各地都提出了城市化的目標,比如陜西省提出五年內推動有條件的600萬農民進城落戶,雲南提出未來10年將有千萬進城,四川成都2012年將有500多萬農民實現全域成都統一戶籍,可以在成都自由遷徙不受任何限制。目前我國各地推行的城市化基本上採取只解決本省農村戶籍人口,對不屬於本省的外來人口的戶籍基本上不予考慮。這其實是一個本位主義的城市化方式。我們知道我國跨省流動人口有上億人,如果只盯著本地流動人口的城鎮化,顯然忽視的城鎮化中最想留在城市的也最有資格留在城市的那部分人人的利益。

  其四是城鎮化的重點是小城鎮還是大中城市?是沿海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

  世界通行的規律應該是工作在哪些戶籍就該在哪。城鎮化最關鍵的不是農民進城,而是給進城農民工作。哪些有工作,就應該讓在那裏工作的人留下來,解決他們的戶籍問題。現在大城市的聲音很大,講太擁堵了,超付荷運轉,拒絕接納在他們那裏工作的外來人口。但很奇怪的是,這些城市實際上是不拒絕外來人口的,只是不想付出戶籍指標罷了。北京上海都有800萬以上的非本地戶籍人口在工作,為什麼非要以種種藉口,對這些人的利益不予考慮?他們應該一直是這些城市的建設者與納稅人的。其實我國東部沿海的三個大都市人口密度比日本的東京圈與韓國的首爾圈低多了,之所以目前擁堵是管理水平太差的原因。我也去過不少中西部的小城,房子建得非常漂亮,但基本上到晚上見不到燈光,那是因為沒有人。城鎮化不能講只把人弄到城市就可以了,還必須要讓他們有工作,而工作是有競爭力的産業帶來的。不少地方産業發展不起來,或者是沒有競爭力。在這樣的地方搞城市化,應該是死路一條的。所以城鎮化一定要在有工作崗位的地方搞。也就是那些口頭上一直拒絕接納,其實已流入大量外來人口的地方應該解決農民變市民問題。

  其五該不該收農民的地與房?

  各地對解決農民進城不積極,但對沒收農民的宅基地與承包地卻異常積極。“宅基地換房“,“兩分兩換“等都出臺了。問題是如果再出現08年式的金融危機,上千萬甚至幾千萬人失業了,農村回不去了,宅基地與承包地沒有了,那該怎麼辦?國家的穩定可能因此而出現大問題。因為農民的宅基地與承包地其實一直在承擔著農民的社會保障職能。所以目前的城鎮化還是不要急於去沒收農民的地與房。

  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兩件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産業,二是中國的城鎮化。我國目前人均GDP是4千多美元,在未來向1萬美元邁進過程中,會産生巨大的內需,比如如果人均1萬美元,13億就會增加10萬億美元的內需,對國家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不解決農民變市民,繼續讓3、4億甚至更多的農民工每年像候鳥一樣到處遷徙、漂流,是很危險的。但願中國能夠有更多的城市,也能夠象重慶一樣,把城市化的步子邁得再大一點,讓更多的農民進城,于國於民都是好事。

熱詞:

  • 農民進城
  • 農民貸款
  • 宅基地
  • 穿上五件衣服
  • 交易所交易
  • 農民工
  • 解決農民
  • 城市化率
  • 大國地位
  • 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