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梅新育:航空碳稅或加重歐洲頹勢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歐洲法院12月21日一紙裁定,表明歐盟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開徵國際航空碳排放費(即航空“碳稅”)。這一決定體現的並不是歐盟的競爭力強大,而是虛偽;它不僅無助於遏制歐洲地位下滑的頹勢,而且很可能引發大範圍貿易爭端,並加劇高新産業從歐盟外遷。

  假如不考慮違反國際法的因素,歐盟徵收航空碳稅之舉立論的基礎貌似“高尚”:歐盟2003年決定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統(ETS),2008年11月,立法決定將國際航空領域納入碳排放交易系統,並從2012年1月1日起實施。歐盟稱,此舉是為了減少碳排放,對抗全球氣候變暖。然而,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縱覽歐盟相關政策法規與社會運動全局,不難發現歐盟在減排乃至整個環保問題上的虛偽,以及協調全局能力的衰退:

  要減少交通運輸體系的碳排放,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徑是優化交通運輸體系佈局,大力發展運輸能力強、排放低的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從全社會而言,應加速發展無碳排放的水電和新一代核能技術,減少燃燒化石能源的火電站,並奉行節儉生活方式,減少能源需求。

  然而,世人並沒有看到歐洲切實加大力度發展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的行動,看到的是歐洲人力圖繼續不付代價、少付代價享受私家車和航空出行的便利;看到的是歐洲人即使冒著國家破産的風險也不願意改變生活方式;看到的是歐洲人在“環保”的名義下反核電、反壩、反對在本地區附近建設火電廠……再考慮到歐盟對空中客車公司生産和出口的大力扶植,上述做法不能不令人感覺虛偽。

  既不願減少最終能源消費,又要反對幾乎一切目前可用的能源形式,這除了能滿足某些歐盟人士、壓力團體出風頭的慾望和社會虛妄的“正義感”之外,不具備任何現實性。歐盟政治決策機制無法擺平、協調上述相互衝突的要求,而是被內部壓力團體脫離現實的主張綁架,把壓力轉嫁到歐盟之外,訴諸不公正的稅收手段和各類貿易壁壘。

  不錯,依靠在現行國際經濟政治體系中的優越地位,歐盟還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強行實施航空碳稅等形形色色的經貿壁壘,而這些做法最終也將傷及歐盟自身。

  且不提航空碳稅可能引發的大面積國際經貿爭端,國際航空市場秩序可能因此而陷入混亂,也不提可能會抑制客流流向歐洲,這過多的管制還必然會加大歐盟商業成本和行政成本,刺激企業為躲避繁冗的管制條例和花樣翻新的稅費而逃離歐洲。

  而隨著歐洲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所佔份額下降,它將日益無力強行對外轉嫁壓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號《世界經濟展望》提供的數據,在去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産總值中所佔份額,整個歐元區不過14.6%,而中國一國已佔13.6%,幾乎與整個歐元區相當。而根據這些年來的增長勢頭,歐洲在世界經濟中份額下滑的頹勢還難以扭轉。所以在近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份額和投票權改革中,美國犧牲了歐洲的份額和投票權來滿足新興市場的要求。

  如果歐洲企業和政府將生存希望寄託于靠“歐洲堡壘”來隔離外部競爭,那麼歐洲只會衰落得更快、更深重。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熱詞:

  • 碳排放
  • 節儉生活方式
  • 歐盟
  • 歐洲企業
  • 頹勢
  • 化石能源
  • 歐洲法院
  • 正義感
  • 國際航空
  • 交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