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佈局優化。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
這是中國政府重視民生的重要宣示。同時,我們還要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把資金投放到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至關重要、民營企業不願意或無力投資的領域,包括基礎設施、義務教育、醫療、扶貧等等。要優化政府投資規模,避免公共基礎設施重復建設。要有長遠規劃,防止前面建後面拆,並且重視公共設施維護。
上述目標的實現和措施的落實,都需要必要的財政投入。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時候,我們有必要進行審慎的思考,尤其不能將積極的財政政策等同於長期的赤字財政政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我們國家為了防止經濟增長大幅下滑,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幅增加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帶動經濟增長。“積極”是與“消極”相對的,任何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都應該是積極的。例如,有利於經濟發展且縮小財政赤字的政策也可以稱為積極的財政政策。
近些年來,有些人卻將入不敷出的赤字財政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劃上等號,給本來讓人三思而行的赤字財政政策戴了一頂桂冠。這種提法在概念上是混亂的,在實際上是有害的。
按照這種邏輯,減少財政赤字的政策或者財政盈餘政策豈不成了“消極財政政策”?因為“積極”是褒義詞,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好的財政政策,誰還敢提倡與“積極”相對的“消極”財政政策呢?這就容易引起長期的財政赤字,造成政府債務擴大。
在我國,與“積極財政政策”並列的還有“穩健”財政政策,都是褒義詞,兩種政策都成了好政策。“穩健”顧名思義就是穩重,不輕舉妄動的意思。其實,我國在實行“穩健財政政策”的年頭也都是有赤字的,例如,2004-2006年就是如此。穩健財政政策不過是赤字少一點而已。這些年來,除2007年經濟過熱的年頭外,財政基本上是赤字,沒有盈餘的時候。
其實,國際上對財政政策早有明確的界定,赤字財政政策、財政盈餘政策和預算平衡政策。赤字財政政策一般也叫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盈餘政策叫緊縮性財政政策。當然,根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同時增加支出和稅收、保持預算平衡的政策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政策,兩種政策都可以是好的、積極的。就像中央銀行一樣,有時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即放鬆銀根;有時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即收緊銀根。多年前,我們的財政政策也是一目了然的,如“預算平衡,略有節余”,不説對不對,至少很清楚。
採用國際通用的提法,政策在名稱上沒有褒貶之分,有利於大家展開對財政政策的討論,有利於正確財政政策的出臺,也有利於公眾對國家經濟政策的了解。
另外,財政政策涉及稅收和支出兩個方面,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是增加政府支出,也可以是減少稅收。我們不能把擴張性的赤字財政政策僅僅理解為擴大政府支出。例如,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也就是説,明年我國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重心在“結構性減稅”。
就我國債務問題而言,一些人贊成增加財政赤字、擴大政府債務。他們引用歐盟的財政政策指標加以佐證。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只要不超過歐盟警戒線就可以繼續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繼續增加債務;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和60%債務率是某個時期的産物,一味強調這兩個標準,會限制財政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必要時應突破警戒線的束縛。從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現狀和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看,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赤字短期內提高經濟增長率,但是這种經濟增長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赤字小了,債務降了,也許會影響短期經濟增長率,但會增強中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信心。(作者係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財政學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