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如果不能確保在國內市場的穩固地位,你就不能到國際市場上去真正做強
入世讓在家電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裏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也具備了國際競爭力,這是入世帶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好處。海爾也受益匪淺。剛入世時心態非常重要,當時有人説,國外大品牌要進來,我們是不是要主攻農村市場?但我覺得,國外大品牌的思路就是贏家通吃,不可能到中國來只是到大城市,肯定全國市場它都要拿去。所以當時海爾對媒體發表的言論就是,既然它們進來了就是狼,要與狼共舞,我們首先也要成為狼,至少要有這種與狼競爭的心態。
入世10年,對白電現在應該是個機遇,海爾怎樣才能成為世界白電領域最領先的品牌?這是我們的目標。現在全球資源都可以為我所用,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過去想吸引國外一流人才非常困難,但現在他不一定非要加入海爾,和海爾合作就可以了。在開放的平臺上整合全球一流資源,就可以為海爾創造全球一流的競爭力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海爾已經成為全球白電的第一品牌,但這只不過是量上的第一,並不代表我們一定是在全球各地都受消費者歡迎,這個距離還非常大。而且我們在銷量上也和第二名沒有多大的差距。如果海爾不能真正在全世界各地都成為一個知名品牌,很快也會跌下來。
回想十年前也就是中國剛加入WTO時,中國的白電競爭力非常弱、很小。可以歸結為兩個“低”:一個是集中度低,一個是外向度低。當時全國有幾千家家電企業,但每一家都沒有形成規模經濟。以冰箱為例,全國當時産量有1400多萬台,但還不及全球最大家電廠商的冰箱産量。另外競爭力也很弱,2001年時全國家電上市公司一共22家,其中8家巨虧,行業總虧損額28億多,造成了當年家電板塊整體虧損。在外向度方面,當年全年的中國家電出口一共不到70億美金,而且基本上都是給外國廠商貼牌代工。當時海爾以自有品牌出口,但量也不是太大。
打個比方説,相當於我們是小學生,馬上要面對闖進來的大學生甚至博士的競爭,那不是一個數量等級。當時有很多同行跟我説,我們將來能在國內喝湯就不錯了,不可能到國外去啃骨頭。也就是説很難走出去,而人家要進來的話就會壓縮我們的生存空間,這就是當時的一個處境。
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從國內市場來講,外國品牌對我們造成很大競爭壓力,但我們也有優勢,也就是賣服務,根據消費者需求來開發産品,畢竟我們比國外對手更熟悉中國消費者。另外就是建立強大的服務和物流配送網絡。如果不能確保在國內市場的穩固地位,你就不能到國際市場上去真正做強。
展望未來,中國家電品牌一是要利用好互聯網的機遇,二是成為標準的制定者,搶佔創新的制高點。標準一直是中國企業的大軟肋,一到國際市場上去人家拿標準一卡就把你卡住了,到現在為止,海爾申請到的國際標準已經有70多項,是中國企業當中最多的,這個非常關鍵。三是要成為引領潮流的品牌。過去我們老是跟著人家往前走,現在你要成為頭雁,要走在前面,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名牌。我們現在離真正做到還有一定距離,但是某些産品已經做到了,比如法式對開門冰箱,一些國際著名品牌也在模倣我們,它成為了一個世界潮流,如果有更多的産品能引領潮流,到那個時候海爾就真正引領這個行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