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印媒:印度羨慕中國的農業政策經驗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1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印度商業在線》12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農業經驗值得印度決策者學習 全球食品安全和食品價格上漲與印中這兩個亞洲大國的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産緊密相連。經濟高速增長和收入水平上升已令民眾對高營養和高熱量的攝入增加,這進一步加大對兩國農業的壓力。

  對比印中兩國,儘管中國耕地面積比印度少,灌溉地面積與印度相當,但中國的糧食産量是印度的兩倍。兩國都面臨週期性乾旱和洪水。印度一直在忙著應對河流相關工程的環境影響問題,政府關於淡水儲量和可持續問題的政策一直受到決策緩慢的拖累及環保人士的反對。而中國已啟動許多大型水利工程,比如三峽大壩和南水北調工程。

  印中每年都進行糧食儲備,印度約為5000萬到6000萬噸,中國約是1.5億噸到1.8億噸。由於巨大的糧食儲備,食品系統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不大,這幫助中國在艱難時期遏制了食品通脹。就糧食儲備基礎設施而言,中國有能力儲備2億噸小麥和大米,而印度的儲備能力只有8700萬噸。

  兩國農業政策的目標都是實現自給自足和食品安全。中國通過使用高産種子、化肥和殺蟲劑來大力提高糧食産量。在糧食消費滯漲和水果、蔬菜、奶及奶製品、肉類消費量日益增長的推動下,中國還把焦點放在經濟作物上。北京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大力投資農業研發,尤其是培育高産量稻種。

  儘管印中在一些政策上具有相同點,但在農業市場、補貼及合作融資制度上有明顯差別。印度是土地私有制,中國是集體所有制。中國政府對農民直接補貼,印度是間接補貼。與印度相比,中國具有成熟完備的商品交易所和期貨市場,有更嚴厲的政策限制將耕地轉作非農業使用。與印度不同,中國制定最高限價來把食品通脹的影響降到最小。

  印度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農業貿易有限,2011年農産品出口250億美元,進口80億美元。中國則擁有自由的農業進口政策,是全球商品最大進口國之一,2010年農産品進口650億美元,出口300億美元,農貿價值是印度的3倍多。中國的農業貿易赤字在增加,但通過製造業和電子商品出口得到平衡。這令中國能夠將食品通漲維持在6%以下,印度則超過10%。▲(作者沙魯巴巴特,陳一譯)

熱詞:

  • 農業政策
  • 糧食儲備
  • 滯漲
  • 中國
  • 印度商業在線
  • 糧食産量
  • 通脹
  • 水利工程
  • 期貨市場
  • 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