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毅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出預警,稱印度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對中國産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調查。這無疑給本已因美國“雙反”調查而風聲鶴唳的中國光伏行業雪上加霜。但也有行業專家表示,印度此舉在商業層面目的性並不強,僅限于大國之間的博弈,預計不會對中國企業構成實質影響。
商務部網站所發佈的預警提示稱,據悉印度商工部近期已收到該國太陽能電池板産業提交的、對原産于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調查申請,預計一個月內可能發起反傾銷調查。
印度可再生能源部長Tarun Kapoor日前公開表示,一些印度企業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薄膜太陽能光電板徵收15%的反傾銷關稅。他稱,雖然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清潔能源市場之一,但是印度本土太陽能設備製造商卻無法分享到市場擴張所帶來的好處。他説,包括塔塔英石油太陽能公司、印度太陽能公司和摩索貝爾太陽能公司等在內的多家印度本土公司都無法與中國公司展開競爭。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中方與印方的太陽能産品貿易額很小,即便展開反傾銷調查,最終對中國方面影響也應該不大。“印度本身沒有什麼市場,所以該國此舉在商業層面影響不大,只是大國博弈的一種表現。”李俊峰説。
據了解,印度的“國家太陽能計劃”計劃在2022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吉瓦,但同時規定從2013年起,項目運營商必須採購其國內生産的光伏電池。但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則有自由向該國出口的機會。
近年來,中國光伏行業大量新增産能釋放的同時,卻遭遇國外需求的下降,從而産生了産能過剩的態勢。自2011年二季度起,太陽能産業進入調整階段。以上遊的多晶硅為例,從今年年初開始,該産品價格已經滑落至30美元/公斤,國內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毫無利潤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