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余豐慧:財稅政策或能破解 穩增長抑通脹兩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中國經濟仍存在穩增長和抑通脹的兩難選擇。

  從貨幣政策工具來説,今年央行屢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幾次加息使得市場流動性、企業經營資金需求和商業銀行內部資金頭寸都顯得緊缺。貨幣政策對抑通脹作用明顯,但同時對穩增長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影響。

  當前,受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以及美國經濟低迷影響,我國外需在下降,直接表現在國內出口大幅下滑,出口企業經營步履維艱。出口這駕馬車幾乎停下來了。內需特別是消費啟動受制因素較多,充當拉動經濟主力軍作用尚需時日。投資的不可持續性凸顯出來,2008年金融危機階段的大投資“後遺症”尚在消化。我國經濟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下滑而且這種下滑速度有加快之勢。

  根據上述經濟狀況,按理説貨幣政策應該轉向適度寬鬆,目的是通過提供和增加流動性來刺激經濟發展。但是,當前市場流動性並不是奇缺,關鍵在於不進入實體經濟。如果貨幣政策貿然轉向寬鬆,那麼,實體經濟必將難以消化,從而使得流動性衝擊物價和資産價格。同時,通脹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因此,貨幣政策轉向的條件並不具備。怎麼辦?

  財稅政策大有可為。筆者認為,財稅政策是破解既要穩增長又要抑通脹兩難選擇的最佳對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刺激投資、拉動經濟;大幅度減稅降費,可以減輕實體經濟負擔、增加實體經濟效益,激活實體經濟活力,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發展;大幅度減稅降費,可以相對增加居民收入,刺激百姓消費,進而刺激經濟發展。通過減稅降費激活各個實體經濟細胞後,資本資金就將主動流向實體經濟,這時候貨幣政策轉向後釋放給市場的流動性也才能被實體經濟吸收,實體經濟也才有對資本資金的吸引力和誘惑力。

  同時,積極財稅政策不但不會像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可能推高通脹,而且還有利於降低物價、減輕通脹壓力。稅收構成物價的剛性成本。在我國現行稅制體系中,70%以上為流轉稅即間接稅。這70%的間接稅全部進入商品成本裏,而且財政鉅額收費也全部嵌入到最終商品消費價格之中。如果採取大幅度減稅降費措施,最終商品成本必然降低,物價必然下降,通脹壓力必然減輕。

  我國是否有實施大幅度減稅降費的實力呢?根據財政部最新發佈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97309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稅收收入85216.4億元,同比增長24.7%。據此推算,財政收入全年超10萬億已成為定局。如果加上財政收費和土地出讓金收入,全年財政收入將可能達到13萬億元,佔G DP總量的三分之一,與美國相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個比例確實不低,這給大幅度減稅降費提供了基礎和空間。

  余豐慧

熱詞:

  • 財稅政策
  • 實體經濟
  • 通脹壓力
  • 減稅
  • 市場流動性
  • 間接稅
  • 上調存款
  • 全國財政收入
  • 2008年
  • 積極的財政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