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特色文化産業迎來黃金機遇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特色文化産業在一些地區已經成為支柱型産業,不同特色文化産業群已在全國逐漸成形,産業安民育民富民的功能不斷顯現、提升。在新的機遇期,特色文化産業成為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縮小中西部發展差距的重要抓手。

  河北蔚縣手工剪紙,原本是鄉村農閒時貼窗戶的一種群眾喜趣。而今,這門手藝創造的作品成為國禮贈給奧巴馬、梅德韋傑夫等世界來訪政要。

  蔚縣副縣長趙紅革告訴記者,蔚縣最早是煤炭大縣,全國煤炭行業整頓後,全縣利用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抓轉型,提出文化立縣,旅遊活縣。去年剪紙總産值達到2億左右,而過去賣煤全縣財政收入也只有6個多億。為讓剪紙走出國門,蔚縣今年還舉辦了首屆國際剪紙藝術節。

  蔚縣剪紙是個縮影。屬於“新興第三産業”的特色文化産業,能耗低、污染少、産品附加值高,吸收就業能力強,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在江西景德鎮,政府將散落在市區的部分古窯場、古作坊、古建築統一保護,形成了佔地83公頃,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國家4A景區。圍繞這一景區,帶動起與瓷器相關的供、産、研、銷企業群。

  與景德鎮相似,長江中下游宜興、揚州、蘇州、湖州、東海、南京、東陽等地,陶器、瓷器、玉器、雲錦、水晶、木雕等傳統工藝美術,都形成各自的産業集群。

  雲南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李炎説,産業集群在集聚生産要素、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加快制度創新、延伸産業鏈條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十一五”時期,依託不同地域文化資源,我國民族民間演藝、民族民間工藝品、地域特色文化體驗、地方特色文化産品等四大特色文化産業群已初具規模。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政策規劃處副處長趙建軍説,特色文化産業投入低、效益高,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産業,而且在財富創造能力上也日益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實力。目前特色文化産業産值山東1000億元,雲南600億元,全國總計估算在1.5萬億元左右,已高於文化産業中新聞出版業的産值。

  早在2007年,雲南文化産業就發展成為了全省支柱型産業。雲南省文化廳廳長黃峻説,雲南少數民族眾多,文化産業重點就是特色文化産業。西部生態脆弱不能重復東部發展的老路,利用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他們將文化産業當做主導性産業加以培育,促進了雲南經濟的産業升級。

  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説,作為第三産業,文化産業是全球公認的潛力無限的朝陽産業,是增強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和核心要素。挖掘、整理、開發好自己地域的文化資源,它就代表地區的名片,提升文化認可度,濰坊風箏、蘇州蘇繡,就代表著區域發展的實力符號,而這些文化元素走出去就代表國家的形象,展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

  記者 文貽煒 宋常青 王駿勇 明星

熱詞:

  • 特色文化
  • 文化産業
  • 産業集群
  • 文化博覽
  • 文化元素
  • 文化體驗
  • 産業産值
  • 機遇期
  • 文化産品
  • 産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