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03年1月8日,為期兩天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出席會議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出席會議
新華社北京2003年1月8日電(記者 孫傑)為期兩天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了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作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回顧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民問題,始終是決定黨的事業勝利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為我國勝利實現現代化建設前兩步戰略目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我國的未來發展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我們必須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問題,更加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自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重點放在農村。
會議在深入分析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時指出,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是深化改革、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的階段,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階段。近幾年,各地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圍繞調整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做了大量工作。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加強,農村改革邁出新的步伐,農村社會事業有新的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作風建設得到加強。
會議強調,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低,農村生産力落後。我國人口的絕大部分居住在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農村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等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明顯落後於城市。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中,農村面臨的任務比城市要艱巨得多。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農村人口最多,市場潛力最大。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把擴大投資需求和擴大消費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要求我們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廣大農村形成和諧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會議指出,農村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使廣大農民過上小康生活;繼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保障農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使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群眾安居樂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改善教育、衛生條件,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實現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會議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要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落實土地政策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要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針對影響農村發展的體制性因素,進一步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今年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要在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各地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執行中央的政策。二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已經實行購銷市場化的地區,要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加快糧食企業改革和農業結構調整。主産區要繼續堅持按保護價收購制度,合理確定保護價水平和收購範圍,同時也要積極培育糧食市場,探索市場化改革的路子。三是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辦法,加大國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産區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農的力度。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總的要求是明晰産權關係,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
第二,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必須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優質、高産、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基本目標,堅持按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要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産品生産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保證農産品質量安全;優化農業區域佈局,促進優勢農産品和特色農産品向優勢産區集中,形成優勢農産品産業帶;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産業化經營更快更好地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和多种經營,拓展農村的就業領域。通過體制創新、技術改造、佈局優化和産業升級,提高鄉鎮企業的競爭力。
第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確定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經濟政策的時候,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優先位置,使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財力的增強,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的結構,增加對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支持,逐步形成國家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步伐。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有利條件。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
第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實現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要繼續完善村民自治,切實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要注重傳播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和先進適用知識。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今後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逐步縮小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的差距。各級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把改善農村衛生環境,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作為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
會議強調,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中央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要高度重視並切實搞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力量配備。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特別要多到條件差、困難大的地方去,與基層幹部群眾一道研究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農村改革和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農村幹部要加深對農民群眾的感情,自覺遵循黨的農村工作的基本準則,維護和實現好農民的利益。要把握國情,了解農村。尊重農民,平等對待農民。關心群眾生活,為群眾多辦實事。大力弘揚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精神。
會議強調,全黨同志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開創農業和農村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回良玉、劉雲山、賀國強、曾培炎、王剛、白立忱等出席會議。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全體會議。黑龍江省、山東省、貴州省、浙江省的有關負責人在大會上先後作了發言。
出席會議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負責人及計劃單列市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負責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