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賈新光
最近,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態勢受到廣泛的關注,有的評論説:“自主品牌目前面臨的形勢可以説是非常惡劣,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具備。”在市場氣候變化以後,自主品牌汽車的銷售形勢也急轉直下。去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是35.5%,今年11月,這個比例減少到31.1%。而2009年,這個比例高達44.3%。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今後10年自主品牌發展會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因為世界上所有品牌在我們這幾乎都佔了一席之地,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從今年以來自主品牌企業面臨非常嚴峻的環境因素挑戰。”
市場佔有率下滑的背後,反映的還是發展戰略問題。今年1-11月,自主品牌汽車在微型車市場佔有率高達76.9%,在小型車市場為40%,中型車市場為27.7%,中高級車市場的佔比只有9.5%。這個格局是自主品牌多年發展中“主打低端車型、注重規模效益、避開與合資企業正面競爭”戰略的結果。
據《汽車藍皮書》的資料,外資企業以29.2%的資産,創造了37.2%的産值、48.1%的利潤,這説明自主品牌的投資效益與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入世以後,中國汽車工業才痛感自主品牌的重要性,非常希望獲得“品牌溢價”。然而汽車産品的品牌溢價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品牌傳播的投入,更是研發的投入形成的無形資産。2001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研發投入只有58.6億元,2009年增加到460.6億元,總額上增長了近8倍,但是佔主營業務的比重只有1.93%,僅比2001年增加0.55個百分點。國外主要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資金投入比例一般為5%左右,有的更高。可以認為,開發資金投入不足和開發人員缺乏是造成我國汽車工業開發能力落後的主要原因,也造成了自主品牌競爭力較差。
李克強副總理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多年來,我們通過引進資金、技術,發揮低成本優勢,逐漸成長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一直是發展中的軟肋,許多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礎件都依賴進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制約我國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儘快改變這種狀況,就難以在新的國際競爭條件下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清醒地看到,重要産業、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依靠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
最近兩龐購買薩博的案例證明,不但合資換不來技術,即使是國外兼併也難以得到最新的技術,通用汽車甚至寧可廢了薩博,也不願看到其技術落入中國企業之手。所以自主品牌要掌握核心技術,只有靠自主研發,所謂的轉型,其實就是加大研發投入,增加企業效益,增加品牌價值。
過去的歷史證明,逆向開發(實際就是抄襲、模倣)固然速度快、投資少,但是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而投入少也就意味著形成的無形資産(知識産權)少,品牌的溢價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