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不帶錢包,只帶手機刷卡消費--新型的移動支付方式,給通訊和金融兩大行業描繪誘人的市場前景,同時帶來激烈的利益博弈。
為了搶佔移動支付市場的主導權,近兩年中國銀聯主推的13.56MHz標準和中國移動力推的2.4GHz標準對國家標準的爭奪從未停止。
一位銀行人士近期向記者透露,11月底央行召集銀行、運營商、銀聯及支付公司等各個利益相關方開會,了解移動支付現狀,聽取各方對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看法。
“央行近期也對我們的移動支付業務現狀進行了調研。”另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透露。這或預示著標準確定漸行漸近。
事實上,近期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建透露,移動支付行業標準徵求意見稿已於今年10月草擬完畢,目前正在修訂階段,最終版本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不過多位銀行人士認為,國家標準最終到底是採取其中一種標準或者兩種標準並行,仍存在巨大懸念。
回顧這兩年,由於標準未定,銀聯和移動都各自展開試點。
據記者調查,銀聯自2009年開始在全國多地試點多種形式手機支付産品,今年下半年與建行進行戰略合作,開始與大型國有銀行進行實質性的商用推廣;而中國移動一方面小規模推廣“手機錢包”業務,另一方面則在入股浦發後,於今年10月推出第一代産品。
然而,標準問題、受理環境不佳、用戶體驗糟糕都成為制約移動近場支付發展的瓶頸。因此各家機構試點推進緩慢,用戶規模狹窄,給看似龐大蛋糕的手機支付蒙上陰影。
一家國有大行電子銀行部人士表示,目前為止他們還未計劃開展手機近場支付業務,“現在市場還是不太成熟,先進入者很容易成為‘先烈’。”
“最大的問題還是建議儘快制定多方共贏的手機支付標準,這是最緊迫的問題。各自為政,各懷心思,只會導致更多內耗。”多位業內人士呼籲。
9億用戶遐想:iPhone那樣的爆發力
“儘管目前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但就像iPhone一樣,一旦某項創新啟動了市場的爆發點,市場容量不可抵擋,這就是手機支付的魅力。”一家股份行個人銀行卡部負責人如此描述。
目前我國的手機用戶已突破9億,是世界最大移動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移動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實物交易規模已達26億,同比增長了370%。
作為移動電子商務的重要分支,移動支付近兩年迅速躥紅。移動支付的兩種類型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都開始發展。遠程支付指用戶通過手機登錄銀行網頁(或是手機下載客戶端軟體)進行支付、賬戶操作等;近場支付則是手機通過射頻、紅外、藍牙等通道,實現與自動售貨機、POS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本地通訊。
“遠程支付目前增長迅速,競爭也相對激烈;但現場支付由於技術標準和規範的不統一,還沒有在國內大規模普及。”錢袋寶執行董事孫江濤表示。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2010年手機支付客戶數量為9028萬戶,這與9.5億戶的手機用戶規模相比,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商業模式是手機支付産業的核心問題,因為是新興産業,遊戲規則都還沒建立,現在各方都想設計有利於自己的商業模式。”上述銀行負責人認為。
從國際經驗來看,移動支付目前存在四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是運營商完全獨立運營。例如,手機支付成熟的日本,從銀行牌照到手機終端到使用環境都是運營商NTT DOCOMO一家打造的,構建一個相對封閉的使用環境。
第二種是運營商和銀行合作的模式;第三種是以銀行為主導的模式。這兩種方式中,清算和結算都是在金融結構的賬戶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上進行的,通訊運營商只是一個通道。第四種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導的模式,第三方支付平臺擁有靠近大量電子商務用戶的優勢,不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做的是遠程支付這一領域。
運營商有海量的手機用戶,所有的移動支付必須使用他們的終端和網絡;銀行擁有金融牌照,他們希望保持其在銀行卡領域的地位;而支付組織要保留支付轉接市場的佔有率和開拓新業務收入,各方圍繞此,展開了産業主導權的爭奪。
“不過短期看,手機支付盈利空間不是很大。但移動支付增加了用戶黏性,帶動了其他各項增值服務的收入,這是各家機構爭搶市場的主要動力。”上述銀行人士認為。
銀聯實驗:實質性推廣起步
在這場市場爭奪戰中,銀聯毫不掩飾其野心,希望在整個産業鏈上搶佔主導地位。
銀聯的策略是以銀聯為主導,拉攏運營商、地方政府進行合作。2010年銀聯聯合商業銀行、運營商、手機製造商等成立移動支付産業聯盟,目的就是推動標準制定。
這其中,銀聯推行標準頻率13.56MHz,在終端選擇上面有多種解決方案,自2009年以來中國銀聯研發的新一代手機支付業務開始試點,期
間銀聯推出四款産品,包括智慧SD卡,SIMPASS雙界面電信卡,貼膜卡以及NFC手機。
銀聯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手機支付已在全國20余個省(市)開展試點或推廣應用。
“銀聯試圖找到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但這些産品都各有利弊,SD卡成本低,但以前基本主要支持遠程支付。近場支付今年才剛開始,但要更換手機,成本較高,SIMPASS模式可近場支付,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接近銀聯的一位人士透露。
上述人士透露,經過這些試點後,未來銀聯將集中精力主要發展SD+手機的方式用於近場支付。今年6月28日,銀聯與建行在上海簽署移動支付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合作就是這種方式。
9月底,中國銀聯和建行高調宣佈推出銀聯手機支付。銀聯對外稱,持卡人可通過手機實現包括水電煤公共事業繳費、信用卡還款等金融服務和圖書、機票等在線購物在內的遠程支付,以及在商場、便利店等場所實現非接觸式快速支付。
“這一協議對銀聯而言,意義特殊,因為建行是首家與銀聯開展移動支付戰略合作的大型國有股份銀行。”接近銀聯的相關人士表示。
“應該理解為這是銀聯真正開始與銀行合作進行實質性商業推廣。與此前不同,這次是主要從遠程支付轉而到遠程支付與近場支付並行。”另一家股份行人士認為。
接近銀聯人士透露,此次終端主要是加載SD卡進行遠程支付,如果要實現近場支付,客戶需要重新購買一台定制手機。目前銀聯和建行提供的主要是HTC、TCL幾款手機,HTC售價約3000-4000元,價格較高,可能前期會對一些高端客戶贈送。
“此外,建行首先需要進行IC卡系統建設,並且進行改造,還要內部培訓,對收單商戶流程進行改變。因此目前上海還未正式對外開始推廣,僅在內部員工進行試用。大約明年上半年開始可正式對外推出。”一位銀聯上海分公司的人士透露。
央行再調研:移動支付標準漸近
移動自有賬戶:監管繞不開
中國移動是移動支付市場不可缺少的角色,高市場佔有率使其強烈希望擺脫銀聯和其他兩大運營商,學習日本的DOCOMO,建立自己的封閉支付體系,繼續壟斷市場。
目前移動推出了兩個移動支付産品,一個是遠程支付(即手機支付),另一個則是近場支付(手機錢包),近場支付中2.4GHz標準的rf-sim全卡解決方案成為其競爭利器。
“13.56雖然技術成熟,容易控制距離,但2.4GHz全卡方案能完全捆綁用戶,相對快速推廣,建立有效的競爭壁壘。因此,2008年12月集團公司領導專題辦公會要求重點推進全卡解決方案的試點工作。”中國移動一份內部報告透露。
該報告還認為,賬戶是支付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只有堅持自有賬戶,才能避免淪為通道,建立有效的市場競爭壁壘。從中國移動前期已開展的WAP手機銀行、手機錢包銀行卡等業務,由於缺乏對賬戶的管理,都無法整合資源,真正主導業務發展。而國外運營商來看,日本NTT DOCOMO、菲律賓smart等移動運營商都或者建立了自有賬戶或參與合作但主導賬戶的管理。
不過移動要實現這一野心並不容易。
移動採取2.4GHz標準的rf-sim全卡解決方案,用戶可使用現有手機,只需花100多元更換一張sim卡就可以實現移動支付。
但目前交通、金融、社保的支付終端基本採用13.56MHz頻率,因此,中國移動將不得不花大力氣搭建POS機網絡、建設服務後臺,並與合作商戶談判。金元證券一份報告估計,以一台POS機成本2500元計算,鋪設100萬台就需要25億資金,成本高昂。
目前中國移動的試點僅在小範圍內進行商用推廣,主要是企業內部和世博會上的應用,例如2010年上海移動通過和申通地鐵聯合,開通了手機錢包坐地鐵的業務,直接刷手機進地鐵。
“不過據我們估計,他們要改造現有終端要上億資金投入。”銀聯內部人士稱。
其次,2.4GHz標準的手機支付技術完成了對現有支付終端的改造後,實際上已形成一個獨立的支付系統,對現有的城市一卡通、金融支付系統等構成競爭威脅,挑戰現有的監管體制。
“目前中國移動的中間賬戶模式存在資金管理風險,因此必須向央行申請互聯網支付。”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稱。
央行目前基本明確,運營商開展金融相關業務,需要向央行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將金融業務剝離成立獨立實體運營,央行將對不合規業務進行整改、關閉。
為此,2011年6月,中國移動全資子公司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掛牌成立,並於8月向央行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國移動獲得央行的互聯網支付牌照後,還需要申請儲值卡資質,之後還要向銀聯申請加入成員,面臨的限制非常多。” 一位銀行監管人士認為,“目前情況下,移動要想進入金融領域難度很大。”
出於種種原因,2010年後,中國移動轉而也同時支持13.56MHz,與浦發合作的第一代産品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