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發改委: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金融能源等領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7: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網12月16日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會上作了題為“統一思想 明確任務 紮實做好2012年發展改革工作”的報告。會議強調,要抓緊完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

  會議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全國上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主題主線的要求,認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係,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物價趨穩、結構優化、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一年來,發展改革系統包括物價、糧食、能源、經濟運行、物資儲備等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地方、行業協會、企業集團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新的成績。

  會議強調,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進一步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但世界政治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長期矛盾與短期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因素與週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外部挑戰與國內困難相互疊加,增大了宏觀調控和經濟調節工作的難度。

  會議要求,作為宏觀調控和經濟綜合部門,發展改革系統要深刻領會中央關於2012年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大力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需求持續增長。要著力優化投資結構,繼續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中央投資要優先保障國家重點續建項目尤其是收尾工程,確保按時竣工投産,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衛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發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三農”、節能減排、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在引導經濟結構調整中,重視發展和保護實體經濟,嚴控“兩高”和産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嚴格執行項目建設標準,強化稽察監管。抓緊完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煤電油氣運的運行調節,為擴大國內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進一步完善價格調控政策。加強重要商品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産運銷銜接,充實糧油庫存,合理安排收儲投放,保障市場供應。抓緊制定降低流通費用綜合性工作方案,支持蔬菜流通體系和農産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完善應對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預案,合理把握政府管理價格調整的時機、節奏和力度。深入開展價格和收費檢查,嚴肅查處各類價格違法行為,加強反價格壟斷執法。

  三是堅持不懈地抓好“三農”工作。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紮實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大江大湖治理,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強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遊牧民定居工程,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組織實施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進一步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特別是農産品加工業,努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四是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發揮規劃計劃、産業政策、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全面實施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繼續實施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投資專項,推進傳統行業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制定分解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促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發佈實施“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支持政策,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實施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研究制定新十年東北振興的政策措施,出臺進一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積極支持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全面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抓緊出臺配套政策。積極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的協調與指導,加大對革命老區、邊疆民族地區、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增加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規模。

  五是下更大力氣抓好節能減排。要強化政策引導,抓緊出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適當提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收費標準,嚴格實施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認真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推進節能減排績效管理。繼續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啟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耗在線監測體系建設試點。加快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産業化示範、節能産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節能能力建設等重點工程,繼續實施重點生態保護工程,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積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大清潔生産推行力度。紮實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全面推進低碳發展試驗試點,積極參與國際談判。

  六是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要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圍繞消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攻堅克難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試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出臺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推進水資源等收費改革,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制度。制定實施“十二五”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完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鞏固擴大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成果,推進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改革,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加快全科醫生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繼續推進各類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一步做好發展改革法制工作。

  七是努力促進對外經濟穩步發展。要實施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領域和空間。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和完善出口退稅、加工貿易等政策,進一步擴大進口,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落實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産業目錄,完善外商投資項目管理制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境外投資的戰略佈局,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合作。

  八是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各項社會事業建設。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推進基層就業服務設施、創業服務設施和公共培訓基地建設。提升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提高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實現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全覆蓋。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建設、營運、分配和管理機制,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鞏固和擴大房地産市場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積極支持各類教育發展,完善教育收費政策。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發展壯大傳統文化産業,積極培育新興文化業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組織實施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會議要求,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要統一思想認識,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中央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上來;要增強工作的前瞻性,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有的放矢的調查研究,並制定和完善預案,加強政策預評估,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機;要狠抓工作落實,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自身職能,制定貫徹落實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分工,細化工作措施,加強統籌協調,搞好相互配合,切實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加強作風建設,繼續強化政治、創新和服務“三個意識”,深化觀念、職能和作風“三個轉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建立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發揮系統整體合力。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有關負責同志,發展改革委主任,物價局局長,以及經濟運行調節、節能工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的企業集團、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熱詞:

  • 民間投資
  • 富農政策
  • 排放權
  • 風險防控
  • 房地産市場調控
  • 三農
  • 發改委
  • 十二五
  • 減排
  • 持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