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年來最遲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2日在北京召開,此前有猜測稱複雜的經濟形勢導致了會議晚開。專家預計,目前中國通脹率下降,高於市場預期,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是穩增長。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累計的財政盈餘強勁,2012年政府或實施較大規模的減稅。(12月13日《國際金融報》)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看做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來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最權威的風向標。今年會議召開的時間為10年來最遲,折射出中國經濟形勢更複雜,決策更謹慎。儘管這次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安排內容還未公開,但經濟工作會議之前的“定調會”上已發出明確信號。
2012年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這就是“定調會”上的定調。從各方對此的解讀來看,這樣的定調符合中國國情,是理性的科學的宏觀決策。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安排很可能圍繞之前的這一定調來展開,值得期待。
有專家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是穩增長。這樣的猜測不無道理。據悉,在不久前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時,中央就提出了“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的表述。顯然,“穩增長”已成為共識。再從歐美債務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趨勢來看,的確,穩增長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儘管實現穩增長有多種路徑,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可以穩增長,例如,最近央行下調準備金率就釋放出穩增長的信號。調結構更是深層次的穩增長。但筆者以為,在實現穩增長的手段中,最有效的手段還是保民生,只有民生問題解決了,在外需不穩的情況下拉動內需就有了動力。
今年6月有關機構發佈的“2011中國民生發展指數”顯示,保民生和保發展兩者並不相矛盾。其實,兩者不僅不矛盾,而且還能相互促進。比如,保民生就能實現社會穩定,而穩定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甚至説,保民生不僅能拉動內需,而且,由於保民生之後消費需求的升級,還能倒逼經濟機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
據悉,2011年實現全國財政收入“超收”1萬億元已無懸念,有學者從財政盈餘情況分析認為,“減稅”而非“增支”將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所在。顯然,減稅就是保民生:一方面為企業減負能促進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減稅就是在為老百姓增加工資收入。
儘管近年來公共財政對民生投入比例越來越大,去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89874.16億元,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近6萬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然而,有些地方把類似于基礎設施建設之類都納入“民生投入”,受到輿論質疑。無疑,保民生需要“純度”,不能變成某些地方粉飾政績的“筐”。
目前,宏觀經濟政策設計也緊貼民生,以房地産為例,不僅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來保障民生,同時明確了明年樓市宏觀調控政策不動搖促房價合理回歸,以減輕民眾買房負擔。但我們也要看到,無論是房地産還是其他領域,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民生欠賬太多,所以目前的政策傾斜力度還不足以償還歷史欠賬。
各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面臨多種挑戰,比如:經濟發展模式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而且,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的難度依然很大,物價問題更讓人不能放心。筆者以為,應對明年複雜經濟形勢的有效辦法是保民生,打開未來“經濟之門”的鑰匙同樣是保民生。
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