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一輪牛市的最高點2245點是在2001年的6月,十年過去了,滬綜指又回到了2245點。回顧十年間各項大類資産的漲幅,股市基本處於墊底位置,不僅距離樓市、黃金和大宗商品數倍的漲幅相去甚遠,同樣也遠差于定期存款,成為物價上漲週期的最黯淡品種。
超常融資:股市難以承受之重
開設資本市場,就是讓上市公司來融資的。融資本無可厚非,是優秀企業高成長的快車道,也是資本市場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融資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總目標,應與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相匹配,融資也應考慮市場承受能力,以各方利益共贏為基礎,而非一味追求規模的融資大躍進。任何事只要過了一個“度”字,就會物極必反。
截至上週末,僅2009年恢復IPO以來,A股募集總額高達9354.39億元,居全球股市之首。其中,2009年一共完成129起IPO,募集資金2189億元,2010年完成338起IPO,募集資金4830億元,而今年已經完成247起IPO,募集資金達到2335億元。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IPO的密度與市場點位成正比,只要市場有點熱度,IPO密度馬上就開始加強,這也是為什麼A股反彈走不遠、易夭折的重要原因。
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2010年,當年滬綜指下跌14.30%,然而IPO和再融資的融資總規模高達10275億元,較2009年的5115億元基本翻番,甚至超過了2007年7985億元的規模。試想一下,2300-3100點的區間所承載的壓力超過了6000點時的水平,導致市場的估值體系被硬生生的“壓”了下去。而2005年底整個A股的流通市值僅1萬億元,2010年的融資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2005年底時的A股。如果從實際的經濟背景來看,我國經濟總量居於全球第二,今年美國股市IPO的規模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低於A股的2335億元,若以美國股市約達GDP130%的總市值來考量,那麼A股的擴容速度更令人咋舌。
新股定價:瘋狂的遊戲
相當一段時期以來,在所謂“市場化”的旗幟下,新股泡沫愈演愈烈,新研股份甚至創下發行市盈率150倍的神話。瘋狂的代價是泡沫的破滅。
定價不合理通常被市場認為是一級市場詢價機制不完善的體現,更多的風險只局限于高定價個股的價值回歸風險。其實,新股定價不合理對於A股的衝擊呈螺旋效應,無形中會加速其他個股價值回歸的壓力。其邏輯是IPO公司大打概念牌、成長牌,詢價機構為了獲取配售進行溢價申報,新股高價網上申購,與相同板塊的其他個股形成估值差,帶動相同板塊的個股上漲,新股上市後概念泡沫破滅,新股價值回歸帶動整個板塊價值中樞的回落。無形中新股虛高對於所處行業的其他股票起到的是一個“先拉高、後下砸”的作用。
A股也素來有炒作新股的投機偏好,前幾年“新股不敗的神話”當屬資本市場的一大奇跡。
在A股市場,新股定價因盤子大小而全然不同,小盤股加上“高成長”的故事,往往成為資金瘋狂炒作的標的;反觀估值合理的中盤股,對於行業景氣的擔憂會被放大,甚至矯枉過正,以至於形成整個市場資金配置和投資習性的畸形化,價值在A股市場被扭曲。
投資者:急功近利教訓深刻
融資過度,新股定價泡沫多,上市公司重融資少回報、信息披露不規範,以及一些保薦人、“股市黑嘴”的違法違紀行為等,固然是致使A股積重難返的主要因素,但值得反思的還有市場參與的買方投資者。
與西方成熟市場以專業投資者為導向的市場結構不同,A股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而所謂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並不成熟,抱團取暖、消息博弈、右側交易的觀念往往使機構投資者也呈現出散戶效應,使其喪失了穩定市場的功能。同時整個A股參與者的投機偏好明顯強于投資偏好,這也是為何新股高價發行、小盤股缺乏業績支撐卻受熱捧,因此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明知許多不合理,如不分紅、有概念沒業績、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高價發行等風險點,但還是貿然鋌而走險,這其間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未來,除了在新股發行節奏、新股發行流程和公司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外,投資者的教育和風險取向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來完善。
下一頁:湖南金證顧問(微博):個股殺跌潮現 歷史或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