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劉元春
歐債危機、出口下滑、熱錢流入等問題的出現,干擾了一些政策的執行,對經濟結構調整産生了負面影響。宏觀調控應將結構調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控通脹、穩增長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三次産業結構中,服務業增速明顯趨緩,工業內部重工業增速快於輕工業;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增幅遠遠趕不上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的增幅。
此外,今年在外需回落的同時,內需並不能補足;政策性投資下降的同時,民間投資還沒有完全激活;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滑的同時,消費還是增長乏力。
結構調整不理想,與異常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有關係。歐債危機、出口下滑、熱錢流入等問題的出現,干擾了一些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對經濟結構調整産生了負面影響。今年貨幣政策過分使用數量型工具回收流動性,導致傳統渠道資金投放出現偏向性緊縮,大量中小企業不得不利用民間借貸等非規範渠道進行融資,致使利率在不同渠道的差異拉大,從而引起了監管套利。
多種因素疊加使金融資源的錯配與金融價格的扭曲出現惡化,實體經濟收益不如虛擬經濟收益,資金對於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弱化。在金融與實體經濟收益分化的同時,中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經營績效、上遊資源性壟斷企業與中游生産型企業的經營業績發生分化。從三季度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可以看出:上遊企業的ROE(凈資産收益率)是最高的,中游企業的ROE最低。
股市疲軟、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等情況,導致民間借貸、銀行理財産品等非正規金融産品蔓延。實體經濟盈利困難而一些上市公司當資金“倒爺”就能盈利,資金出現錯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所下降。
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在今後的宏觀經濟調控中,要把結構調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過程中,結構性減稅還要繼續。在財政支出方向上,應更多投向民生領域,為擴大消費提供支撐。
貨幣政策大放大收會攪亂市場主體的明確預期,造成市場秩序混亂,影響實體經濟的有序發展。因此要合理使用貨幣政策工具,避免其過度頻繁地使用。還是要堅持向中小企業等主體定向寬鬆,並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適時預調微調。在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方面,在明年仍然要堅持緊縮政策,抑制房地産投資炒作,否則房地産調控可能前功盡棄。
(本報記者 劉先雲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