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供電局一位名叫梁惠紅的普通員工成了電力系統的名人。他和妻子十四年如一日值守變電所的故事成為了各家媒體報道的對象。
35千伏的中彩變電所
圖1:梁惠紅任職的新昌供電局中彩變電所坐落在丘陵深處的小山村裏
位於新昌最偏遠山區之一。這個半個足球場大小的變電所坐落在一個海拔500米的臺地上,毗鄰僅有幾十戶人家的新市場村。如果去一趟縣城,來回至少2個多小時。雖然變電所不大,但它承擔著回山鎮、雙彩鄉及周邊村鎮的供電。
1997年,新昌供電局在完成變電所自動化改造後,大多數變電所都實現了無人值守,施行操作班集中運行操作。雖然實現了自動化,但是為加強保障偏遠地區的用電,梁惠紅夫妻必須堅持值守這“兩個人的變電所”。
變電所的控制室很小,辦公桌正對著各種監測儀器和設備,整個房間陳舊卻非常整潔,一側的邊門連著他們的起居室和一個小小的儲藏間,起居室擺放一張雙人床後就沒多少空間了。在這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變電所裏,夫妻間除了幾句簡單對話外,就只聽得到變壓器發出的‘嗡嗡’聲。
圖2:梁惠紅夫婦在變電所巡視設備
變電所的工作看上去很輕鬆,每天的工作就是合閘、拉閘,停電、送電。每天24小時,一年365天,梁惠紅堅持每天上午8點開始巡視設備,晚上9點再次巡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梁惠紅沿著規定的線路,巡視所內各項設備,記錄各項運行數據。不僅如此,一項認真嚴謹的他就連所有的工具都正對著相應標簽擺放,間距相等。相同的動作、相同的工作,單一乏味,卻責任重大。
14年間,梁惠紅除了因為父親去世請假過一週,從未離開過崗位。“這裡的負荷變化很大,平時5000千瓦,在制茶高峰時,有2.5萬千瓦。”這些數據,梁惠紅脫口而出。如此寂寞的工作和生活讓很多人難以忍受。
在突遇自然災害的時候,兩個人的變電所就更顯考驗。2008年初的雪災,線路被壓斷,所裏停電停水,交通中斷,夫妻二人生活陷入困頓。梁惠紅一步一滑去幾百米外的井裏提水,妻子最大限度壓縮食品開銷。儘管如此,更多的時間,梁惠紅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了所裏的設備上,他及時向調度彙報設備受損情況,完成了調度發出的各項指令。
常年工作習慣帶來的頸椎病,令他的背不由自主地佝僂著解頸部壓力。週而复始的巡視開始了,他的身影卻分外矯健。或許,對他而言,每一個步伐,已自然成為一個新的開始。
圖3:雖然背脊稍微佝僂,梁惠紅步伐走得十分堅定
事實上,正是因為有了“堅強電網”的保證和諸多像新昌供電局這樣的地方供電企業落實基層運營、注重一線職工培養,才造就了電網的安全平穩運行,保障了全社會的正常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