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 (記者馮堯)國企改革未來之路在何方?國務院國有資産委員會副主任邵寧于上週六在“2011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透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將使國企向兩個方向集中,未來會逐漸形成兩種不同類型國企:公益型國企和競爭型國企。他表示,一方面,要防止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損害公眾利益,另一方面,國企將承擔破産退出的風險。
公益型國企: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
邵寧表示,未來的調整會將國企劃分為兩大類:公益型國企和競爭型國企。談及公益型國企,邵寧指出,此類國企具備四個特徵,首先,其産品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基本條件;第二,在經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壟斷或寡頭競爭;第三,定價機制由政府控制,該類企業自身沒有定價權;第四,企業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應經常承受政策性的虧損。“在中央層麵包括如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領域的企業,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業”,他解釋。
邵寧指出,由於該類國企在經營上普遍處於壟斷地位,因此未來改革的重點在於提高透明度,建立包括價格、服務標準、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資源配置等機制,以防止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損害公眾的利益。
有觀點認為,從事公共服務行業的國企,應將服務公眾作為最高的目標。但有專家並不贊同這一看法。經濟學家華生稱:“現在再來討論國企到底要不要完全做公益,完全不掙錢,那是不是又回到了改革最初的路,這麼多年的改革都白做了?”
競爭型國企:將承擔破産退出風險
邵寧指出另一類國企的改革路徑:競爭型國企。他介紹稱,此類國企政企分開更為徹底,政府既不應該干預企業的決策和內部事務,對此類企業也並無扶持幫助的義務,如寶鋼、中糧、一汽、中國建材等企業。
“競爭型國企在機制上更加市場化,要獨立承擔經濟法律責任,面對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乃至破産退出的風險,”邵寧説。
邵寧表示,競爭型國企的改革方式是依託資本市場進行公眾公司改革。國資委近年一直在推動國企整體上市工作,競爭型國有大企業最終的體制模式很可能就是一個規範的公眾公司,完全按照資本市場的要求和規則運作。
■ 延展
國資委表態時機敏感
邵寧此次指出要加強監管,防止國企壟斷地位侵害公眾利益正值發改委對中電信、中移動展開反壟斷調查之際。
昨日,記者聯絡採訪國資委,至截稿時未得到回應。
《反壟斷法》起草專家王曉曄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發改委披露情況來看,依據《反壟斷法》,企業違法事實已經非常明確。本報記者 鐘晶晶
■ 聲音
“中國企業缺創造力”
“中國企業的影響力不大,是因為核心創造力不夠。”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1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談論中國企業創造力,10年前説是要求過高,10年後的今天再不説就要求過低了!”
對此,TCL董事長李東生認為,原因是中國企業對技術的崇拜遠遠敵不過對金錢的崇拜。
寧高寧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將企業家責任與生産者責任混淆。 本報記者 馮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