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民營書店近五成倒閉 減稅救助政策醞釀中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些書店在突圍:或多元化經營或專業化取勝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實習生 周蘭

  上月25日,廣州太古匯愛馬仕店旁邊新開張的1800平方米書店——“方所”引人注目。店內精選的是內地、港臺4萬種書刊及近萬種英文出版物,一時間賺足了讀者的眼球。據店內員工介紹,開業第二日,書店收銀臺即排起三條長隊,一天下來店裏備的4萬元零錢尚不夠用。

  面臨現下網上書店的業務衝擊,全國各地諸如“光合作用”、“季風書店”、“風入松”等知名民營書店紛紛倒閉。不久前,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在一份調查中指出,過去10年裏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而目前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就在今年9月,廣州最後兩家三聯書店也黯然落幕。此時“方所”的出現大有替實體書店翻身、逆勢而上的意味。

  但是以少見的港臺圖書“出位”,兼顧服裝、咖啡經營的“方所”可以代表實體書店的命運走向嗎?

  面對全國範圍內實體圖書市場並不樂觀的業態環境,近日,新聞出版署副署長閻曉宏吐露,目前出版總署正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減免實體書店稅費。

  調查

  雙重夾擊:高租金+網店截客流 書店成“圖書展示廳”

  記者近日在走訪廣州圖書批發中心時發現,偌大的圖書城裏,前來訂書的寥寥無幾。廣州市暢新書刊發行有限公司門市經理鄭先生告訴記者:“我們與實體書店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書店的效益不好,進貨量也減了不少。這種連鎖反應最讓人吃不消。”

  “本來應該是出版社提供貨源給我們,我們銷往各書店。現在出版社寧願減少中間渠道直接和網絡書店談合作。”鄭先生指出,由於近些年網絡書店的崛起,物流業的擴張,加上城市人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寧願省時省錢的網上訂書,也不願親自到書店聞聞書香了。"

  記者從中發現,同類的圖書,即便是在廣州圖書批發中心也只能打到8折,而網上買卻是6~7折。更別提終端實體書店,它們是註定打不起這場“價格戰”的。

  “實體書店現在已成為圖書展示廳了。”一家經營小型民營書店的店主對記者吐露,最令他們感到“傷不起”的行為是如今很多來店裏翻書的讀者並不是買書,而是找到自己中意的書後拿著智慧手機拍下“封面”,回頭到網上找便宜的買。

  一名被訪讀者對記者説:“小時候想找的書不知去哪買,才會到書店櫃臺詢問。現在可以先去豆瓣上看書評推薦,然後噹噹、卓越、亞馬遜書城搜索,還能貨到付款,節奏快又方便。”

  還有部分讀者直指,實體書店跟不上時代,傳統的經營理念沒有滿足讀者的購書體驗。近日,在廣州文化圈久負盛名的唐寧書店因不支持信用卡付款,引來了廣州木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實的不滿,隨即陳在微博@廣州唐寧書店道:“一邊説實體書店經營難,一邊連基本的客戶服務都做不好。這不是逼著我們去噹噹卓越嗎?”

  對於實體書店不敵網店的現狀,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認為,實體書店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營銷渠道的網絡化。實體書店能夠提供的,網絡書店幾乎都能提供,而且在價格上具有比較優勢,必然要分流讀者的購買力。二是圖書內容的數字化,數字出版、電子閱讀的流行,使得傳統讀者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讀者對於傳統書店的需求事實上在減弱。

  實體店承擔的高額房租也是讓運營吃不消的一大苦因。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圖書的採購價為圖書定價的65%,加上流通環節費用,到書店後還有大約30%的毛利潤,再加上書店租金以及人力、水電等費用又要佔去20%,剩下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如果書店客流再稀少,經營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以近來倒閉的光合作用書店為例,其在北京的7家直營店均位於大望路、宣武門、東直門等商業核心區,每平方米租金平均約25元/天。

  討論

  數字化趨勢下,實體書店將被“大浪淘沙”?

  “即便再發達的數字化運營也救不了正在消逝的圖書。”廣州缺書店的經營者向記者談到,近些年不難發現,一些從前看的人文類好書“不見了”。書店裏的讀者徐小姐給記者舉例,像葡萄牙著名作家F佩索阿的《不安之書》、日本作家江國香織的《冷靜與熱情之間》等書籍,不過是2004年和2006年出版的圖書,現在幾乎在市面上找不到了。

  徐小姐認為,來書店買書更多時候買的是愛書人的一種心情。一味在快餐文化下看報紙、雜誌、網絡的書評推薦網購圖書,不易用心分辨出好書,也會錯過很多不會再版的圖書。

  “實體書店還是有它存在的充分價值和必要的。”廣東知識産權保護協會副會長代月強表示,像全國各地的新華書店,教科書市場一支獨大,它在學生群體中的優勢是網絡書店無法取代的。雖然新華書店是個個案,但書店畢竟是出版行業的終端,體現了行業的要求。代月強強調,“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實體書店有自己的優勢,應利用原有的優勢,結合新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相信會走出新的商業模式。”

  廣州外語類教輔聞名的學友書店經營者也認為,實體店畢竟質量是有保證的。“你可以拿在手裏面看得到。像那些考試資料,尤其是聽力或者口語光盤,如果在網上買的話出了問題就比較麻煩,可是實體書店就不用擔心這些問題。”該店主指出,學友書店還會從學生那裏回收二手書,價格上比網店低,況且教材二手書網店也難找。

  出路

  多元化經營+細分專業化 減稅再扶一把

  現下,實體書店為了安身立命,紛紛轉型變身,開始開拓多元化經營。在廣州,有著“小資聖地”的唐寧書店,書也只是業務之一,其餘還有手工創意産品、畫廊、音像産品和咖啡。廣州購書中心也開始引進了文化、創意、電子閱讀器類等多種産品櫃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傳統的書店有品牌的優勢,在網上商業環境尚未成熟的今天,這一優勢應充分發揮”,廣東知識産權保護協會副會長代月強表示,民營書店有自己的靈活性,提高圖書服務,挖掘客戶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改變自己等顧客上門的經營模式,走出去,在知識競爭的時代,知識經營不盈利,只能説明商業模式發生了問題,必須改變商業模式。

  “書店要求生存還得走細分市場,有別人取代不了的特色”,中科院美國所的劉衛東老師介紹道:“在華盛頓經常逛幾家獨立書店。和中國的實體店不太一樣,他們的特色是細分得到非常專業的程度。比如,有些獨立書店專門賣女性主義的書,有些專門賣紀實類的書,還有的書店兼營舊版書和老式電影海報。”

  記者發現如今在廣州有影響力的幾家實體書店無一不是帶著“特色”經營。像學而優,以學術、社科著稱;缺書店,少而難找的好書,並且書架上一般一種書只擺放一本;方所書店,港臺版、外文書籍。

  而面對新聞出版總署披露的減免書店稅費的“利好”消息,代月強表示,減稅有助於減輕民營書店的負擔,這體現了國家的關懷,不過,可能解決不了發展問題。

  據了解,目前圖書的增值稅率為13%,實體書店在贏利後還要繳納25%的所得稅。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談到,在文化體制改革深化和國家扶持文化産業的政策背景下,出版業只有改革才能避免萎縮衰落的命運。但是,減稅能起到緩解作用,對民營書店的做強做大適當給予支撐,民營書店還要自強,還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

  證監會支持

  文化企業上市

  ■政策動向

  南方日報訊 (記者/高國輝)據新華社報道,為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證監會日前召開會議,要求更加自覺、主動、全面地發揮資本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對我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産業的金融服務。昨日,文化傳媒板塊逆勢上漲1.96%,位居兩市之首。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強調,要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上市,鼓勵文化類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促進文化企業和文化産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據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共有31家文化傳媒上市企業。其中,包括紙媒類的粵傳媒、浙報傳媒、華聞傳媒;影視媒體如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出版類如天舟文化、出版傳媒;以及動漫設計類如奧飛動漫等。

  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中共中央全會主要議程,並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華寶證券測算,到2015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至少應該達到2.79萬億,“十二五”期間文化産業的複合增速達23%。

熱詞:

  • 江國香織
  • 天舟
  • 書店經營
  • 減稅
  • 特色
  • 光合作用
  • 方所
  • 風入松
  • 出位
  • 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