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出版傳媒造星路徑 新華書店資産注入遇困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導報記者 劉翔

  2日-6日,3個交易日漲幅超過80%。在暫停上市4年後,*ST鑫安變身大地傳媒(000719),上演了一場完美回歸秀。而河南省最大的文化産業集團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下稱“中原傳媒”),也通過借殼擁有了一家上市公司。

  又是一家傳媒巨頭。繼浙報傳媒(600633)、鳳凰傳媒(601928)近期上市後,中原傳媒也搭上了“中央發展文化産業”的政策快車。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繼出版傳媒(601999)、新華文軒(00811)、皖新傳媒(601801)、新華傳媒(600825)、鳳凰傳媒後第6家原新華書店系統的上市公司,中原傳媒此番借殼上市,備受關注的新華書店發行資産並未被注入上市公司。

  新華書店資産上市難,受其困擾的並非只有中原傳媒一家。“新華書店屬於發行環節,複雜的土地産權和人員結構,決定其上市難度遠大於出版環節。但是,對出版發行企業而言,將出版和發行共同併入上市公司將是一個趨勢。”6日,國信證券分析師陳財茂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新華書店發行系統打包上市,既可以增強上市公司業績,又能有效減少關聯交易。

  注入資産參差不齊

  作為河南省最大的文化産業集團,中原傳媒由原河南出版集團轉企改制而成,而大地傳媒則是中原傳媒的控股子公司。

  據了解,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産包括9家出版社(大象社、科技社、海燕社、古籍社、美術社、文心社、文藝社、農民社、音像社)100%股權、新華印刷100%股權、新華物資100%股權、匯林紙業76%股權、匯林印務88.24%股權以及河南省中小學教材出版業務等價值合計為13.69億元的資産。財報顯示,今年前3季度,上述注入資産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凈利潤1.15億元。

  其中,核心利潤來源為中小學教材教輔讀物的出版和發行。國聯證券研報顯示,河南省為全國第三人口大省,中小學生基數大,教材、教輔盈利能力強勁,中原傳媒在出版業排名全國第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傳媒注入的並非全部是優質資産。導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古籍社2008-2010年連續虧損,雖然2009-2010年收入增長了500多萬元,但凈利潤由-30.8萬元增大到-361萬元。此外,主營教材的文心社2010年也虧損93.3萬元;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虧損;匯林印務2008年和2010年兩年虧損。

  導報記者注意到,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借殼上市分為兩步:先通過司法拍賣取得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再通過定向增發向上市公司注入相關業務資産實現借殼上市。股改和資産重組完成後,大地傳媒總股本達到4.40億股。其中,中原傳媒持有3.33億股,佔總股本的75.78%。

  産權關係羈絆

  雖已成功上市,但中原傳媒借殼之旅並不圓滿。導報記者注意到,與當前許多省級出版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一樣,旗下新華書店資産上市難題依然待解。

  資料顯示,作為中原傳媒旗下發行系統中最龐大的一塊業務,新華書店資産涵蓋了河南省省轄市、縣(市、區)新華書店發行有限公司共130家。“政企關係並未理順,土地資産手續龐雜且複雜,系統內部人員包袱十分沉重,經營結構也未盡合理。”對於未能完成資産注入的原因,中原傳媒如是解釋。

  實際上,中原傳媒的苦衷也是當前許多出版發行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對於中原傳媒這類傳媒企業,出版環節資産上市較發行環節資産上市要相對容易。”陳財茂表示,出版資産涉及土地資産相對較少,而新華書店等發行環節,省市縣三級網店眾多,土地産權複雜,眾多網點也導致了人員關係的複雜。

  據了解,當前傳媒企業(特別是新華書店系統、廣播電視系統企業)往往擁有較多土地和房産,且土地性質多數為政府劃撥,存在土地權屬不完善、職工住宅和商業面積混用、證載面積和宗地圖上面積不統一、土地登記用途不規範、出讓地無合同或未交齊出讓金等諸多問題。産權關係不明,成為眾多躍躍欲“市”公司的羈絆。

  造“星”路徑

  在政策“東風”下,新華書店發行系統借力資本運作的造“星”運動也在陸續推進。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現今6家新華書店系統上市公司中,其“新華書店資産”的運作手法各有不同。有徹底改制將資産打包上市者,如鳳凰傳媒;也有部分資産先行上市,幾年後再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實現“曲線上市”者,如出版傳媒。

  “實際上,在新華系統各集團中,將出版、發行業務分拆的並不多,目前僅有北京、安徽、上海、重慶幾地。”陳財茂強調,對出版和發行環節而言,中小學教輔都是其盈利亮點。如其所言,雖然傳統書店業務受到網絡等新媒體衝擊較大,但其利潤依然不可小覷。按照國信證券測算,若中原傳媒將新華書店發行業務成功注入上市公司,可使每股收益增厚42%-73%。“保守估計每股增厚0.13元,樂觀估計增厚0.22元。”

  “若企業通過IPO途徑上市,那麼選擇將出版和發行打包上市的可能性比較大。”對於出版發行企業的上市路徑,陳財茂表示,若分拆上市,一方面利潤難以分配,另一方面出現關聯交易的可能也會增大。

  實際上,中原傳媒也意識到了新華書店資産對上市公司的重大影響。中原傳媒向上市公司股東作出特別承諾:力爭提升河南省新華書店系統等的資産質量、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使之具備註入上市公司的條件,在復牌後2年內實現其所屬河南省新華書店系統及其他相關業務資産整體上市。

熱詞:

  • 文心社
  • 傳媒投資
  • 轉企改制
  • 傳媒企業
  • 資産注入
  • 造星
  • 資産質量
  • 出版集團
  • 資産重組
  • 傳媒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