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際原油價格5日收平,市場將目光重新投向中東地區。
當日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微漲3美分,收于每桶100 .99美元,盤中最高達到每桶102.44美元。1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微跌13美分,收于每桶109.81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當天德法政府首腦就歐元區嚴控支出、平衡財政方面達成一致,對市場情緒有所提振,但隨後公佈的美國10月份工廠訂單和服務業活動指數均不盡如人意,對油價反彈起到了抑製作用。而標準普爾宣佈將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芬蘭等多個歐元區國家列入主權信用評級觀察名單,此消息令油價再次承壓,掉頭向下。
還有分析指出,伊朗局勢未明,未來可能左右油價漲跌,一是看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是否出現緩和跡象,二是看中東産油國的表態如何。
今年以來,儘管西方國家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導致對石油的需求增長放慢,但一些中東國家局勢動蕩尤其是利比亞戰亂仍對世界石油市場造成較大的衝擊,導致國際油價長期居高難下。從當前世界石油市場情況看,中東産油國對世界石油市場的重要性不減。
據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1月份月報的數據顯示,歐佩克10月份的原油供應量為日均2989萬桶,佔全球供應量日均8835萬桶的比例高達34%。其中歐佩克成員中的8個中東産油國的供應量為日均2325萬桶,佔歐佩克産量的近78%,佔世界總供應量的26%以上。
正因如此,中東産油國一旦發生動蕩,對世界石油市場就會産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今年利比亞和埃及等國的局勢動蕩,馬上對國際油市造成衝擊並推動油價上漲,而中東産油國及時調整産量,緩解了市場對石油供給不足的擔憂,便是明證。
但與此同時,中東産油國的剩餘生産能力日見減少,也將限制它們今後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近年來,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産能沒有明顯增加,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均在“滿負荷”生産,只有沙特有一些剩餘産能。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歐佩克的剩餘石油生産能力僅為日均465萬桶,佔全球供應量的5%左右。其中80%的剩餘産能來自沙特。而到今年10月份,歐佩克的剩餘生産能力只剩下日均280萬桶,佔全球供應量的比例進一步降至3%左右,且基本上集中在沙特一個國家。
這樣,一旦國際石油市場在利比亞石油生産完全恢復之前出現供應不足乃至短缺的情況,只有沙特“唱獨角戲”,可在提高石油産量方面有所作為,而其他中東産油國家均將無力採取任何增産措施以滿足市場需要和發揮平抑油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