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出現“兩連跌”後,12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349,比上個交易日下滑39個基點,這一切似乎正在打破2010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基準匯率一直處於單邊升值的態勢。
事實上,此次人民幣急速下跌的原因十分複雜,既有短期的需求衝擊,也有長期資本收益的因素;既有外部的套利驅動和資本回撤,也有內部經濟增速的預期改變;既有被動的阻擊,也有主動的調整,更有多方力量複雜博弈之下,人民幣定價權的爭奪問題。可以説這其中既有消極的因素,也有積極的因素,因此,僅僅把人民幣匯率跌停歸結于外資出逃,甚至是“做空”中國等原因,也許會陷入“自我恐嚇”的誤區。
從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大趨勢而言,各國匯率的大幅波動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今年以來,在主權債務危機、經濟衰退兩大風險集中爆發導致金融市場動蕩不定的大背景下,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嚴重受挫,避險需求迅速攀升,“去風險化”成為短期國際金融市場的風向標。美債被降級和美聯儲的“扭曲操作”之後,全球的資産價值重估空間被完全打開。伴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短期美元流動性吃緊,美元需求緊張驅動避險資金回流美元,避風港效應重啟美元升值通道,歐元以及新興經濟體貨幣兌美元開始大跌。受此影響,人民幣離岸價也呈現下跌之勢,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 D F)兩年期以內合約已經明顯隱含人民幣貶值趨勢。特別是近期,在全球金融局勢急劇惡化之時,恐慌情緒和做空動能集結,加大了人民幣下跌的態勢。
不過,我們也不必對人民幣下跌過度解讀。從積極角度看,一國貨幣升值空間應該客觀反映該國經濟內外的均衡程度。首先,通過經濟結構的積極調整以及貿易平衡戰略的加快推進,中國的外部盈餘已經大幅降低。自2009年以來,中國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順差佔G D P比重已經顯著下降,今年上半年降至2.8%,已經遠低於國際上4%的評判指標(國際收支失衡指標),人民幣升值趨緩恰恰是中國經濟結構趨於均衡的一種體現。
其次,人民幣近期的急速下跌確實與跨境資本流出有關。一方面,原來沉澱于房地産市場的熱錢,在中國政府堅定的房地産調控、主動擠出房地産泡沫面前開始退潮。而另一方面,中國正在走上一條要素價值重估的調整之路。可以説,多年來,生産要素價格低估是中國現有經濟增長模式以及經濟不盡平衡和産業結構不盡合理的癥結所在。隨著中國推進工資收入分配、資源價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也意味著中國生産要素價格重估的開始。這樣,由資本套利帶來的人民幣升值空間減小了,但長期積累的全球經濟失衡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則可能由此出現明顯的改善。
因此,不必對人民幣貶值過度擔憂,匯率的“漲漲跌跌”恰恰充分説明人民幣正在向反映本國經濟客觀現實的方向發展。中國可以利用當前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的機會,確立一套明確的、貫徹匯改目標的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規則,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讓人民幣真正“彈起來”。也許這才是中國的機會。張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