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最驚魂第50周 連環暴漲暴跌為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1月30日,滬市跌78.98點,跌幅3.17%,盤中觸及2319的歷史低點。

  12月1日,滬市漲53.45點,漲幅2.29%。

  12月2日,滬市漲26.2點,跌幅1.10%。

  在月末月頭交接的兩天裏,A股上演了可謂驚心動魄的乾坤大挪移。

  相信很多投資者手機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被截然不同的建議轟炸了一遍。

  正如我接收到的信息則從11月30日下午的“操作上謹慎,勿盲目抄底”變成了12月1日早上的“建議持股或加倉參與反彈”。

  戲劇化的一天。

  然而A股在這朝夕之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變更,這篇文章就將嘗試從多個角度,以更加冷靜和動態的分析來解構A股的內外變化。

  B股不鳴則已,一鳴就是暴跌

  首先來看看30日暴跌的導火索---B股。11月30日的A股的暴跌之前,是B股的集體暴動。

  B股的存在因為國際板的呼之欲出而地位岌岌可危。其實平常低調的B股自2011年以來已經上演了4次的類似暴跌事件。

  2011年4月2日,B股指數(000003)下跌5.33%,成交額11.2億元。

  2011年6月9日,B股指數自午後殺跌,收盤暴跌了7.9%。成交額為7.32億元。

  這兩次暴跌被稱為“斷崖式”暴跌,事出緣由就是國際板即將推出的消息。緊接著的8月8日,再次暴跌6.12%,然後就是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下跌6.13%。

  B股的暴跌最直接的原因被解析為高盛提前唱空的後果。根據外媒的報道,高盛在11月28日向主要客戶發送電子郵件,建議投資者停止對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股票繼續投資。並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不利因素出現,“中國經濟前景正面臨巨大挑戰”。而且“此前的預期主要是建立在中國通貨膨脹形勢緩和的基礎之上的,不過現在看來隨著房地産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面臨更多挑戰。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香港紅籌股已經不再有吸引力。”

  從全年來看,相對滬市今年以來到12月1日收盤,滬市跌幅15%,而B股指數累計下跌了24%。

  對於幾乎每次B股的暴跌都傳出高盛的唱空來看,外資對中國投資市場的謹慎度越來越高。與A股的交易量相比,B股要小得多,11月30日暴跌當天的成交額為5.11億元,而前一天的成交額僅為1.51億元。不活躍、成交量小的B股有時全天的成交額甚至比不上某宗大宗交易的成交額。

  作為為外資投資中國市場而存在的B股自然會因為國際板的推出而地位岌岌可危。

  當然,一方面是國際板將可能取代B股的可能,另一方面則是投資中國概念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從B股的走勢和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被拋售中可略窺一二。

  雖然B股歷來被稱為價值洼地,但如今面對國際板的威脅和外資的撤離,未來走勢依然不明朗,不足10億的成交額下暴漲暴跌太容易被資金撬動。

熱詞:

  • 暴跌
  • B股
  • 滬市
  • 成交額
  • A股
  • 暴漲
  • 股指數
  • 斷崖式
  • 抄底
  • 收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