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周末央行原官員伍超明因泄密被判刑六年的消息引來了市場的強烈關注。拔出蘿蔔帶出泥,此案同時更牽出了一個重大的機構老鼠倉懸案:從伍超明處非法獲取這些數據的博時基金、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等6家知名機構是否存在內幕交易之嫌?
據悉,共有15位證券市場人士從伍超明處獲取過這些泄密數據,除包括一名學者、一名證券媒體記者和一名央行天津分行人士外,其餘12人分別來自下列6家知名證券投資、管理和諮詢機構,這6家機構分別是:博時基金、安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和財富證券。
“上述6家機構從伍超明處獲取涉密資料後,是否曾借此進行老鼠倉交易?如果存在的話,又該如何處罰?”伍超明案宣判後,一些業界人士很快將目光轉向上述6家機構身上。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末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對外表示了打擊內幕交易的決心,他表示:內幕交易的本質就是“偷”,證監會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上述業界人士也呼籲,希望證監會應迅速介入其中調查,儘快給市場解開這一懸念,不能讓伍超明泄密案的追責到此為止。
儘管目前尚未有博時基金等6家機構相關老鼠倉的任何證據和指控,不過有律師表示,想要查明其實並不難。“內幕交易一般指三種行為:1、利用內幕信息買賣證券;2、透露內幕信息;3、建議或暗示他人買賣。博時基金等基金證券公司有沒有上述情形,是很容易調查的。”廣東經天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名偉説。
據悉,每當宏觀數據出爐前股指就容易提前出現異動,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其中不排除市場對即將出爐的數據有所預期的影響,但同樣也不排除一些機構提前獲知這些核心數據,並利用此來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投資決策。實際上,近期證監會也一直在加大機構老鼠倉的打擊力度,上周李旭利老鼠倉案的結案便是一個良好的證明。
關於伍超明泄密案,檢方的指控表明,伍超明作為央行原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其任職期間以手機短信的方式向15位業內人士故意泄密多達224次,泄密的數據包括當時未公開的CPI等核心宏觀經濟數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裁定伍超明犯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這也是目前國內被查實的首例金融監管層高官宏觀經濟數據泄密的案件。(記者 況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