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最驚魂第50周 連環暴漲暴跌為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財週報記者 張靜 熊婷婷 劉夢/文

  11月30日,滬市跌78.98點,跌幅3.17%,盤中觸及2319的歷史低點。

  12月1日,滬市漲53.45點,漲幅2.29%。

  12月2日,滬市漲26.2點,跌幅1.10%。

  在月末月頭交接的兩天裏,A股上演了可謂驚心動魄的乾坤大挪移。

  相信很多投資者手機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被截然不同的建議轟炸了一遍。

  正如我接收到的信息則從11月30日下午的“操作上謹慎,勿盲目抄底”變成了12月1日早上的“建議持股或加倉參與反彈”。

  戲劇化的一天。

  然而A股在這朝夕之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變更,這篇文章就將嘗試從多個角度,以更加冷靜和動態的分析來解構A股的內外變化。

  B股不鳴則已,一鳴就是暴跌

  首先來看看30日暴跌的導火索——B股。11月30日的A股的暴跌之前,是B股的集體暴動。

  B股的存在因為國際板的呼之欲出而地位岌岌可危。其實平常低調的B股自2011年以來已經上演了4次的類似暴跌事件。

  2011年4月2日,B股指數(000003)下跌5.33%,成交額11.2億元。

  2011年6月9日,B股指數自午後殺跌,收盤暴跌了7.9%。成交額為7.32億元。

  這兩次暴跌被稱為“斷崖式”暴跌,事出緣由就是國際板即將推出的消息。緊接著的8月8日,再次暴跌6.12%,然後就是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下跌6.13%。

  B股的暴跌最直接的原因被解析為高盛提前唱空的後果。根據外媒的報道,高盛在11月28日向主要客戶發送電子郵件,建議投資者停止對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股票繼續投資。並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不利因素出現,“中國經濟前景正面臨巨大挑戰”。而且“此前的預期主要是建立在中國通貨膨脹形勢緩和的基礎之上的,不過現在看來隨著房地産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面臨更多挑戰。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香港紅籌股已經不再有吸引力。”

  從全年來看,相對滬市今年以來到12月1日收盤,滬市跌幅15%,而B股指數累計下跌了24%。

  對於幾乎每次B股的暴跌都傳出高盛的唱空來看,外資對中國投資市場的謹慎度越來越高。與A股的交易量相比,B股要小得多,11月30日暴跌當天的成交額為5.11億元,而前一天的成交額僅為1.51億元。不活躍、成交量小的B股有時全天的成交額甚至比不上某宗大宗交易的成交額。

  作為為外資投資中國市場而存在的B股自然會因為國際板的推出而地位岌岌可危。

  當然,一方面是國際板將可能取代B股的可能,另一方面則是投資中國概念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從B股的走勢和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被拋售中可略窺一二。

  雖然B股歷來被稱為價值洼地,但如今面對國際板的威脅和外資的撤離,未來走勢依然不明朗,不足10億的成交額下暴漲暴跌太容易被資金撬動。

  公募基金看暴跌

  11月30日的滬市指數下跌了3.27%,跌幅為近四個月以來的最大。最直接的原因則是B股斷崖式的暴跌。

  對於這樣“出乎市場大多數”的下跌,各種原因傳言滿天飛。

  南方基金就在收盤後表示主要導火索為市場傳言國際板馬上要走內部流程,技術方案對接和上市流程已擬定好。受國際板傳聞影響,市場情緒受到打擊,B股在上午率先下跌,12月份新股發行較多,也是打壓市場情緒的一個原因。在11月PMI未公佈前夕,彭博調查的16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為49.8,結合之前發電量等數據,推斷經濟可能在11月已出現快速下滑的跡象。對短期內市場保持謹慎的態度,市場維持底部震蕩的概率較大。一方面12月底到春節前資金面存在季節性緊張,外匯流出也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較大壓力;另一方面,明年2月前,在沒有找到資金來源之前,歐債問題將會反復擾動市場;第三,經濟快速下滑剛剛開始,企業盈利預期還在不斷下調之中,對於何時政策明確放鬆和經濟見底,市場還未有明確的預期。

  廣發基金也做出了同樣的解釋,並增加了“標普下調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多家銀行評級影響”這一點。

  上投摩根也表示國際板和高盛唱空只是催化劑,根本還是經濟下行的基本面因素所致。

  “國際板傳聞不是一次兩次,在並沒有什麼明顯進展的時候僅僅憑空穴來風的傳聞就導致了B股的暴跌的話,只能説國際板傳聞只是煙霧彈,而外資的撤離才是最後的推手。”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

  從A股內部的運行來看,2307點以來的反彈在2600下方壓力較大,11月下旬以來的向下調整緩緩進行,暴跌前的市場缺乏熱點,正是面臨方向選擇的時刻。B股的暴跌如臨門一腳般助力A股選擇了以暴跌的形式結束了緩步調整的節奏。

  市場情緒的蔓延幾乎可用“不脛而走”來形容,暴跌後的市場情緒頓時陷入悲觀之中,大幅下跌後需要緩衝,眾多機構也因此給出觀望的態度。

  下調準備金的天時地利

  然而觀望的態度維持了不到一天,A股的節奏再因為“準備金率的下調”而打亂。11月30日晚7點,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繼上月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之後貨幣政策“微調預調”的又一舉措。

  下調準備金率是政府貨幣政策放鬆的導向。自2307點以來的反彈基調就是基於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因而央行下調準備金率並不在市場預料之外。

  東方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馮玉明就指出下調準備金率是在預期之內的。從11月中旬當時的市場資金情況來看,如果外匯佔款延續目前較低的增長趨勢,則年末資金面仍可能更緊,準備金率就需要作出調整。

  銀河證券潘向東表示,從政策意圖看,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旨在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偏緊的狀況,為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預留出空間,從而為穩定經濟增長提供“血液”。這也標誌著,貨幣政策的關注點開始從“抑通脹”向“穩增長”轉變。

  對於為何在這樣的時刻下調,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並不應該糾結于這個時點。各項指標符合了就應該下調,在預期之中。而市場認為的下調是因為A股的暴跌或者二級市場的表現等原因是不可能的,而且準備金率的下調導致銀行寬鬆出來的流動性並不能直接流入股市中。

  上投摩根分析表示早于預期的這個時點反映出高層對於經濟下滑的擔憂,這與先前所提的宏觀政策要提高預見性一致。另外由於11月30日是上個月的最後一天,可能由於11月份的信貸和貸款等金融數據並不理想。

  “這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主要是針對目前外匯佔款快速下降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不足,其政策意圖主要是為了流動性的平穩增長。這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的幅度在市場的預期之內,但是時點確實超過了市場預期,但是否與當日大跌有關,尚沒有嚴謹的邏輯關係,並且我們看到當日各國央行都在積極釋放流動性。”國泰基金這樣表示。

  從數據方面來看,11月新增信貸或低於市場預期,貸存比已嚴重制約當前銀行的放貸能力。要使降準能夠提高放貸能力必須滿足“貨幣可以週轉”的前提,但如果等到貸存比觸及75%,貨幣已難以週轉,屆時即使降準亦無法提高放貸能力,故央行只好選擇在貸存比觸及75%之前下調準備金率。

  築底過程仍將延續

  從國際板傳聞,到證監會辟謠,到央行下調準備金率,A股在瞬間實現了籌碼轉換、預期變更。進入12月份,面對最後一個月的衝刺,又該如何應對?

  從11月初的反彈到回落,A股在2300到2500點之間的運轉,你賺到錢了嗎?對於眾多的投資者來説,醒目踩對節奏跟隨反彈,獲得了收益,然而一個利空下來多殺多,前期獲益盡吐。

  “此次下跌為眾多利空因素共振所致,預計短期會繼續小幅震蕩調整。從估值角度來看應該不會空間太大,同時市場已經跌到了前期底部和匯金增持的前期位置,安全性較大。預計會在近期震蕩築底。受經濟影響比較大的公司建議回避,非週期股可以逐漸關注起來。”國泰基金如是説。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則仍然保持謹慎,他認為這次準備金的下調並不改變未來一段時間流動性仍然較緊的判斷,該情況會持續到明年年中。

  從長遠一點的週期來看,在大資金開始佈局2012行情的時候,興業全球基金投資總監王曉明表示對明年股市比較謹慎。

  “首先,近期股市反彈主要是因為市場流動性相對放鬆些,但是對未來流動性情況的預期則難以判斷。貨幣政策總體維持穩健,貨幣政策微調過程是逐步的(如先進行定向準備金率調整再過渡到信貸放鬆),是個緩慢過程,難以支持股市短期大幅反彈;其次,股市上漲缺少基本面的支持:今年2季度以來上市公司企業利潤率增幅趨緩,三季度表現更明顯,預計明年1季度會出現企業利潤率增速的低點,因此,今年底明年初市場投資機會不大,明年不會有大的整體性機會,較好的反彈或最早可見於2013年。”王曉明這樣表示。

熱詞:

  • 暴跌
  • B股
  • 廣發基金
  • PMI
  • A股
  • 多殺多
  • 公募基金
  • 滬市
  • 資金面
  • 暴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