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張偉平:企業家標籤下的電影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958年10月生於山東。現任新畫面影業公司董事長。21歲當了藥劑師。30歲跳槽到外企,第二年就下海。1996年,投資張藝謀的第一部都市片《有話好好説》,由此開始“二張黃金搭檔”的電影之路。

  “該説真話的時候到了。”

  2011年11月23日晚,在經歷了4小時的談判後,連日來由張偉平引發的票房分賬風波有了一個了結。

  截至記者發稿,張偉平的新畫面公司與各大院線達成如下共識:影片票房在五億之內時,新畫面與院線按照45:55的比例分成,超過五億後,雙方按41:59的比例分成,40、35、30的最低票價基本不變,但留下彈性調整空間。

  從表面上看,雙方均有讓步,但“始作俑者”張偉平並沒有妥協,對應他此前的“要求”,一分錢也沒讓步,並且他所堅持的分成比例上升兩個百分點終成事實。輿論紛紛直指“張偉平完勝”。

  連日來的分賬加價風波,已經跨越了業界的範圍,更多的普通觀眾認識了新畫面影業公司董事長張偉平——這位張藝謀背後的電影推手,同樣也見識到了這位敢説敢言的著名電影界反叛者。

  事件緣於11月17日,有網友爆料,稱《金陵十三釵》出品方新畫面影業公司將該片最低票價提高了5元,並同時將片方對院線的分賬比例由43%調整到45%。隨後張偉平證實了此種説法,他稱《金陵十三釵》加價有兩個原因:一是這部片投資高達6億,“這都是用錢堆出來的”;二是片長145分鐘,比一般電影加長了四五十分鐘,“等於是加料産品,當然要加價”。

  平時嗓門就很大的張偉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快人快語,稱“誰承擔最多的風險就應該獲利最多,這就是市場規律。”繼而指責“部分影院搗亂誤導輿論,是得了便宜賣乖”。

  張偉平的説辭引來軒然大波。有業內人士讚其“話糙理不糙”,也有電影從業者聲援他“敢於打破不合理行規”,感謝“他第一個吃螃蟹”。

  更多的激烈回應來自於院線。11月22日,不滿的“八大院線”發出請願書,以對抗新畫面單方面修改票價以及提高分賬比例。同時也傳出有影院老闆聲稱要封殺《金陵十三釵》。

  中國電影製片方與院線終端的利益分配爭議早已存在,這也並非張偉平和院線的首次斡旋。

  此前,《英雄》、《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三部商業片讓院線先後做過3次艱難的讓步,張偉平把製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從33%提高到了40%。直到此番單方面要求漲價、提分成,為此不惜與院線交惡,並使得《金陵十三釵》面臨“被封”危機。

  一直以來,業界敢於如此公開與院線叫板的唯有張偉平。

  在從不缺少勁爆新聞的娛樂圈,自稱是“張大膽”的張偉平常有驚人之語。他批評現在的華語電影只知跟風和模倣,“直到把觀眾看吐了為止”。他曾經對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迎擊《滿城盡帶黃金甲》嗤之以鼻。在2009年《三槍拍案驚奇》上映前夕,張偉平公開炮轟現有電影産業“大搞壟斷”。

  “該説真話的時候到了。”2009年的張偉平在炮轟壟斷時説。

  時隔兩年,“張大膽”的大炮又使得八大院線如坐針氈。

  追溯到半年之前,《金陵十三釵》剛開拍時,張偉平就曾放言:“對於個別缺乏誠信的影院,不要以為手上有影院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我要讓他們因為不守規矩付出代價。”

  這番話或許正是交惡八大院線的先聲。

  “當張藝謀兄弟是我最喜歡的角色。”

  張偉平與院線之爭近日在網絡上引發了全民參與。有商界人士認為“張偉平是真正的營銷大師”。有網民直言:“我並不太關心事件的結果,反正這部電影我是會去看的。在這個角度而言,張偉平贏了。”

  張偉平的營銷手段早在9年前就“贏了”。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創造了2.5億元的中國票房,是當時票房最高且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國産電影,其後全球票房更是達到1.77億美金。

  《英雄》開創了中國本土大片的時代,其背後的商業推手,正是張偉平。

  張藝謀後來表示:“我當年做這個是無意識的,然後也帶來我拍這種電影的爭論。”儘管張藝謀“無意識”,但張偉平卻從一開始就“有備而來”。

  據張偉平所述,他對張藝謀説《英雄》 票房能達到1個億時,張藝謀目瞪口呆。

  張藝謀後來也承認《英雄》的成功得益於張偉平的商業操作。張偉平大手筆的宣傳發行、營銷推廣模式不但令《英雄》大賣,也重新洗牌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許多“江湖規則”。

  繼《英雄》之後,《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大片延續了張偉平的大投資大營銷戰略。就算2009年的《三槍拍案驚奇》口碑不好,但也在國內賺了2.3億元。2010年,《山楂樹之戀》又以1.6億元的國內票房成績創造國産電影文藝片的新紀錄。

  每一次票房成功除了來自於張藝謀的強大號召力,張偉平的標新立異、絕不重復的營銷手段也是關鍵因素,同時他的專注投入亦不可缺。據悉,為拍攝《金陵十三釵》,張偉平貸款6個億,甚至連自己住的房子都押給銀行了。他還跟妻子説“電影要是失敗了,咱倆就住平房去吧”。

  作為一個電影商人,張偉平的“戲”做到了極致。

  1996年,張偉平成立新畫面影業公司。15年來,張偉平和張藝謀之間的合作沒有任何形式的契約,而是依靠彼此的信任和默契。

  “我和藝謀首先是哥兒們,電影對我來説沒有張藝謀重要。”張偉平説,“我一不看他的劇本,二不看他的賬本。”

  張偉平毫不諱言新畫面就是“為張藝謀電影而存在”的一家電影公司。張藝謀籌備北京奧運開幕式期間,新畫面乾脆關張歇業。張偉平拒絕了很多國際知名公司的合作邀請,陪家人去到處旅游,但照舊給員工發了兩年工資。

  曾有媒體問張偉平:“商人、電影投資人、張藝謀的好兄弟,三個角色裏最看重哪個?”

  張偉平的回答是:“當然是張藝謀的好朋友。我們倆在一塊,真的有兄弟間的那種感覺,電影對我來説沒有張藝謀重要。”

  雖然“張藝謀兄弟”是張偉平最認可的身份,但是一次次的票房成功都印證了他是一位相當睿智的企業家。

熱詞:

  • 張偉平
  • 1970年
  • 電影啟蒙
  • 電影産業
  • 電影創作
  • 電影工業
  • 電影公司
  • 電影人
  • 張藝謀
  • 小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