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古董傢具掀收藏熱 明清傢具身價每年上漲逾20%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4日 10: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天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古董傢具掀起收藏熱明清傢具每年上漲逾兩成

  隨著國內收藏和投資市場的日益火熱,明清古董傢具近年來引起了藏家們的廣泛關注,此類古董傢具的價值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漲。記者近日獲悉,將於11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古典傢具(秋季)展已接到許多預登記,不少國內外收藏愛好者期待在展會上“淘”到重量級古董傢具。

  【投資價值】 古董傢具五年翻了十倍

  “我5年前從山西、河南等地收來的條案傢具,現在已經增值了十倍。”廣德興古董傢具公司的收藏專家耿志遠告訴記者,5年前,國內的古董傢具收藏熱度不高,“當時花兩三千元就能收購到做工考究、款式獨特、材質上乘的條案、大漆傢具等明清官宦或大戶人家的古董傢具,而這些傢具的市值現在已經達到了五六萬元,甚至高達數十萬元。”

  “近5年來,國內的古董傢具投資增長速度達到了每年近20%,一些存世不多的經典傢具的投資價值甚至以30%的年增長率上升,引起眾多收藏者的追捧。”耿志遠表示。

  據悉,即使現在古董傢具的市場價格已經很高,依然有不少收藏者熱衷於此。“隨著年代越來越久遠,古董傢具的數量會不斷減少,從長遠的投資角度看,這些明清紅木傢具的升值空間依舊非常巨大。這就是古董傢具對我們的吸引力。”耿志遠解釋説。

  此外,古董傢具、收藏品市場的參與者和成交額,也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中國國際古典傢具展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的古董傢具早已突破了原有的使用價值,向收藏和投資價值領域滲透,成為國內人士又一大投資熱點。

  【專家提醒】 十大陷阱充斥傢具市場

  由於明清紅木傢具在中國傢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收藏熱潮中佔了絕對的主流,許多人為了擁有一件心儀的明清紅木傢具一擲千金。

  與此同時,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倣冒古董傢具出現,讓喜歡收購明清紅木傢具的愛好者無法判定真假。

  收藏協會古玩專家介紹,現在古傢具市場上主要存在十大陷阱:

  一、以劣充好,以較差木材製作的傢具,混充較好木材製作的傢具。

  二、移花接木,移植非同類品種的殘余結構,湊成一件傢具。

  三、以多充少,不少傢具商把傳世較多且不太值錢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製成較為罕見的抽屜桌、條案、圍棋桌。

  四、拆一組兩,利用完整的古代傢具,拆改成多件,牟取高額利潤。

  五、雜材其中,一些所謂“硬木”傢具,其包鑲手法是在普通木材製成的傢具表面“貼皮子”,主材採用並不昂貴的雜木。

  六、偷梁換柱,有人以精工將軟屜改製成硬屜,很容易令人上當受騙。

  七、改高為低,為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傢具改為低型傢具。

  八、刻意作舊,作偽者會對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傢具在表面用鋼絲球擦出一條條痕跡,上漆後再用茶杯、鍋子燙出印記,看上去真有一種飽經滄桑的感覺。

  九、速成催老,把新作的傢具摧殘成久經風霜的“老傢具”。

  十、偽作包漿,仿製作偽的舊傢具常用漆蠟色作假的皮殼,有的甚至用皮鞋油之類的劣質材料,目的是造假。

  【如何鑒定】 可從構件或紋飾來判斷

  古董傢具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收藏愛好者可以從材質、造型或者裝飾紋飾上判定年代。

  據了解,明清紅木傢具在選料時,多采用比較上乘的紅木材料,如紫檀、黃花梨、黑酸枝、雞翅木等,這些木材雖在比重、色澤、紋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質,但由於生長地的不同,生長年代的差異,木料所處位置的轉移(如邊材、心材),以及開料切割時下鋸的角度變化,就會出現與書本上的標準木樣圖相悖的現象,在自然色澤和紋理上極易混淆。

  明清紅木傢具在造型上也有比較明顯的時代特徵,例如,明清兩代均流行的座墩,明代座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另外,桌椅的腿足,也經歷了一個由瘦到粗的變化過程,凡是有前者特徵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于後者。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來判斷。

  同時,明清紅木傢具在裝飾手法及紋飾上存在著時代的差別。明式傢具以精緻、質樸、厚實見長。紋飾題材多是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除此之外還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飾。清式傢具以雕繪絢爛華麗見長,與明式傢具重視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側重於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傢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況。

  七招辨識古董傢具價值

  辨造型

  一件傢具的優劣與否,造型最為重要。

  辨材質

  現在流行的排列方法是一黃(黃花梨)二黑(紫檀)三紅(老紅木、雞翅木、鐵梨木、花梨木)四白(楠木、櫸木、樟木、松木等),若一件傢具通體均用一種材質製作,辨別它的價值可根據上述排列。

  辨年代

  作為文物,如果其他條件相同,當然是年代越早越有價值。一般的排列次序是明、明清之交、清中期、清晚期。

  辨工藝

  製作工藝水平,是衡量明清傢具價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從結構的合理性,卯榫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有時需要拆開見到榫卯之後,才能下結論。

  辨完整性

  傢具保存之好壞也是影響其價值的一項重要因素。俗稱“原來頭”的明清傢具自然價值很高,有一些雖然有損壞,如桌椅的腿足、箱櫃的銅活等,但只要結構不被破壞,部件不丟失,通過修復可以復原的傢具也不失其價值。

  辨修復

  古代傢具的修復標準,應是“按原樣修復”和“修舊如舊”,否則其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辨稀有性

  罕見品種一般更珍貴,如大尺寸的畫案和交椅傳世量極少,自然很金貴。還有一種是同一品種的傢具有顯著不同的製品。

熱詞:

  • 古董傢具
  • 明清紅木
  • 明清傢具
  • 傢具表面
  • 自然肌理
  • 傢具市場
  • 收藏愛好者
  • 明清之交
  • 清晚期
  • 清式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