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這幾天,熱錢的動向再一次引起市場普遍關注。最新看到的一組數據:10月外匯佔款減少了249億元人民幣,比9月2473億元新增量明顯回落。
回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外匯佔款出現了三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如果這個數字再摳細一點,那麼結果會更讓人吃驚:有報告指出,扣除10月100多億美元順差和83億美元的FDI,10月從外匯佔款口徑計算出來的熱錢流出可能會接近300億美元。
這條新聞對市場意味著什麼?如果結合此前央行發佈的貨幣政策報告中有關“微調”的提法。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央行重新解凍流動性的步伐將會比此前市場預期的更快一些,而這對股市來説一定不是個壞消息。
其實,從歷史數據來看,熱錢的流出一定和貨幣政策的鬆動緊密相關——當然,究竟誰是因誰是果則另有爭議。
有人認為,目前熱錢的流出或意味著信貸寬鬆即將出現。
當然,從邏輯上講,你也可以説,正因為熱錢流出造成的流動性短期缺乏進一步刺激了貨幣政策出現寬鬆意向。
無論如何,綜合上述最新情況,可以得到普遍認同的是,貨幣政策的微調在實際操作中恐怕會比此前央行的報告來得力度更大一些。
先來回顧一下上周央行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對市場觀察者而言,其中最為關鍵的恐怕是央行對物價形勢的看法。
我們知道,此輪貨幣政策的調控初衷,很大程度都是衝著遏制通脹這個目標而去的。因此即使在年中企業普遍流動性頗有困難的情形下,央行也咬定貨幣政策緊縮的調子不肯後退半步。
然而,到了第三季度,一切發生了悄然變化。
央行報告認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綜合作用下,物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有利於價格穩定的因素增多,主要表現在:當前總需求較為穩定,貨幣條件總體向常態回歸,秋糧可望再獲豐收,加之全球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相對平穩——因此,無論是內外因素,都不足以構成對CPI上行的太大壓力。
當然,央行也認為未來物價走勢仍有不確定性,物價穩定的基礎還不牢固。比如當前物價仍在較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極度寬鬆的貨幣條件仍將持續、前兩年國內需求擴張較快的大環境下,通脹預期短期內難以輕易改變。還有目前經濟內在擴張的壓力依然存在;此外中國勞動力成本、服務業及非貿易品價格等可能會有持續和剛性上升的過程,資源性産品價格也有待理順,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加劇通脹預期,物價對總需求擴張的敏感性也會更強。
在我看來,儘管物價基礎“並不算十分牢固”,但央行調整貨幣政策鬆動閘門的措施已經漸次展開。
展開的方式正如央行所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適度增長。
和二季度報告中單純提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適度增長”相比,三季度“貨幣信貸總量”的加入已經給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信貸閘門正在開啟中。
而具體到市場,22日即有消息稱,浙江省農信系統5家機構獲准定向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6%,這一調整將於11月25日起生效。儘管其中存在技術原因,但市場對此的解讀則為定向寬鬆的加強。
再有,最新消息顯示,儘管11月以來信貸投放規模稍有收斂,但人們相信這只是對10月份“用力過猛”行為的一次糾偏調整而非改變方向,可以斷言,政策制定者希望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態度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調控的參數會發生一些變化罷了。
正如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所言,要在保持總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著力優化結構。而市場人士更感興趣的則是她所表述的一個“引導”加一個“傾斜”,即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引導和向中小金融機構的傾斜支持。在我看來,這兩塊恐怕就是貨幣政策變化的最佳觀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