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香港化粧品連鎖“老大”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178,HK)(以下簡稱“莎莎”)在內地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莎莎國際近日發佈的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的中期業績中,內地業務虧損1975萬元人民幣,至今已持續虧損6年。
內地業務虧損繼續擴大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莎莎在內地市場的虧損額為1930萬元人民幣,其虧損額較上年的1640萬元人民幣進一步擴大。而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6個月內,莎莎國際內地業務虧損額繼續擴大至1975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1076萬元人民幣的虧損增加84%。
雖然在截至9月30日的報告期內,莎莎營業額顯著上升80.8%,但原有店舖的銷售額卻同比減少3%。海通國際證券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昨日(11月23日)表示,莎莎同店舖銷售額按年減少3%,主要由於店舖凈增加13間,其中7間更于第二季度才開業,影響同店銷售額。
信達國際昨日發佈研究報告表示,莎莎管理層對於上半財年內地業務表現未如理想,解釋為主要是由於開店速度太快,集團需把一些具經驗的員工調至新店,影響舊店銷售這一説法略顯勉強。信達國際報告稱:“中國的美粧專賣店行業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已出現一些初步佔據領先地位的品牌,我們認為在此行業環境下,莎莎應不難聘請具有一定經驗的員工。”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指出,由於內地增值稅率和産品衛檢費用較高,加上內地新店的勞動成本、物流成本、店舖租金等均有所增加和産品銷售情況低迷,造成莎莎內地業績虧損。
“莎莎”香港模式失效
在內地市場,化粧品零售連鎖店競爭非常激烈,莎莎一向以物美價廉吸引消費者,然而內地莎莎與香港莎莎店有所不同。在價格上,因為涉及內地進口關稅的問題,莎莎在內地的價錢比香港店和網店要高,一些産品的價格要高出約20%。
內地莎莎不僅沒有了價格優勢,而且店內也沒有了蘭蔻、雅詩蘭黛、倩碧等國際大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港澳、國外美容院的二、三線産品。
據悉,從2008年開始內地莎莎店引進了很多自有品牌,但仍然無法扭虧為盈,一邊是定位於高端化粧品超市化經營的法國化粧品連鎖店絲芙蘭,另一邊是在價格、自有品牌上更被消費者接受的屈臣氏,莎莎內地專賣店陷入尷尬境地。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莎莎在內地新店的折扣模式沒有品牌商的支持,而且其內地門店有很多“無名品牌”,大部分消費者對這些“無名品牌”還不認可,價格、品牌制約成為了莎莎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