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上海11月23日電(記者 李佳佳)為爭奪“郵輪經濟”這塊大蛋糕,中國沿海城市都邁出追逐的步伐,不可否認,産業的春天來了。
23日,“上海郵輪旅遊市場促進工作組”在滬成立,立志助力上海成為未來東亞地區郵輪樞紐港,以及亞太地區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的三大郵輪中心之一。
5天前,中國首家外商獨資郵輪船務公司也正式落戶上海北外灘,此舉被外界解讀為中國郵輪産業發展的新篇章。
不止上海,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從環渤海的天津一路南下,經由青島、寧波、廈門直至最南端的海南三亞,這些擁有港口優勢的城市都開始關注郵輪碼頭的規劃與建設,爭做中國“國際郵輪母港”。
通常,國際上界定郵輪母港的指標是年均登船人次超過10萬人次,港口年收益超過4億美元。據有關方面統計,2010年,在上海、天津、廈門、三亞、香港5個港口城市中,郵輪遊客達到10萬人次級別的有3個,分別是34.18萬人次的上海、10萬人次的天津和107.84萬人次的香港。
過去的一年對天津港來説,其國際郵輪母港的吸附力已逐漸顯現。截至目前,天津港已接待國際豪華郵輪86個航次,出入境旅客超10萬人次。
在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的建設並不僅僅體現于更豐富的航線,而在於打造郵輪産業總部基地。
上海的“野心”遠不止這些。在上海郵輪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擁有豪華郵輪的關鍵技術儲備並初步掌握豪華郵輪的自主設計及裝備製造能力,以及在上海實現本土母港郵輪與本土註冊郵輪公司零的突破,是其郵輪産業的目標定位。
“我們説的國際郵輪母港並不只是建個碼頭,來幾艘國際萬噸輪而已,它是一個完整的郵輪産業鏈,牽涉到賓館、娛樂、交通等20多個産業發展。”上海市旅遊局局長道書明告訴記者,未來上海還將培養專業的海事律師,培育完善的海事仲裁機構,不讓香港、倫敦獨享其優勢,軟、硬體將同時向國際郵輪母港靠攏。
可以説,在這個能撬動10倍于自身財富的産業經濟爭奪上,中國沿海城市各有所長。
而在國際郵輪公司眼中,隨著整個産業東移步伐的加快,中國早已是其不可錯失的黃金市場。顯然,他們並不急於把“寶”押在某一城市上,相反卻希望遍地開花,坐擁最大利潤。
佔據中國六成市場份額的歌詩達郵輪,於今年開先河地實現了上海、天津、青島和香港的多母港運營,並宣佈將於明年引入豪華的維多利亞號,提高四成中國運力。
而作為全球第一大郵輪品牌的皇家加勒比分別以上海、天津、香港和廈門為母港,開設定期航班。明年,其旗下超大豪華遊輪“海洋航行者號”也即將抵滬,開啟全新的中國母港航線。
其實,中國“國際郵輪母港”的爭奪才剛剛開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