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報載西部某些省市“山寨”家電橫行,市場上出現了“小夭鵝”等山寨品牌,讓消費者誤認為是小天鵝等正規家電品牌。這些“山寨”産品質量低劣,而且缺乏售後服務,也難以維權,讓上當受騙的消費者叫苦不迭。
“小夭鵝”這一充滿戲謔含義、令人哭笑不得的名稱,再次證明了中國山寨産業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昔日,類似的“創意”只是停留在“廉師傅”(康師傅)牛肉麵、“雲碧”(雪碧)飲料、“豪牛”(蒙牛)牛奶等食品飲料行業,而這次“山寨”貨首次進軍家電領域,意味著這一灰色産業鏈正逐步從低端的食品假冒發展到更複雜的家電産品假冒。不僅如此,這些山寨品牌與正規品牌一樣,不僅開設門店,門店裏有山寨産品的宣傳材料和授權證書,甚至還公然招募各省市代理商、銷售商,正在逐級向農村、鄉鎮等區域滲透。
當“山寨”産品不再羞羞答答,不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大張旗鼓開店、貨源充足供應、招搖過市,使得農村偏遠地區缺乏鑒別能力的消費者無從分辨。“山寨”産品的危害日趨嚴重,一旦消費者受騙上當,蒙受的損失將不再是幾元錢,而是成百上千元錢。長此以往,如果農村偏遠地區的消費者都吃著“廉師傅”、喝著“雲碧”、用著“小夭鵝”,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理念都將受到很大影響。
“小夭鵝”的出現,引人深思。一方面,從其産生背景上看,筆者認為,家電産品的山寨化,很可能出自一些小廠商之手:由於家電行業競爭加劇,缺乏品牌營銷能力和技術實力的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在今年“錢荒”的背景下,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這類規模較小的企業根本無力與一線品牌競爭,因而另辟蹊徑,轉戰“山寨”。
另一方面,“小夭鵝”們能夠進入流通零售環節,也説明執法部門的缺位。從生産環節上,執法部門應該對生産廠家的産品包裝、貼標進行管理,從實際情況看未能有效管理;從銷售環節看,“小夭鵝”們光明正大開店經營,説明相關部門存在嚴重疏漏,或者存在利益勾結;從打擊環節看,治理“小夭鵝”存在消費者維權難,認定難等問題,這需要質監、工商等多個部門強化協調,甚至有必要在法律法規方面進行完善。
可見,“小夭鵝”的翩翩起舞,並非偶然,這是行業問題、宏觀經濟問題和監管問題的結合。要讓“小夭鵝”們儘早“夭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