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科院利用離子束誘變技術破解水稻秸稈還田難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合肥11月21日電(記者 蔡敏)農作物秸稈還田利用一直是困擾農業生産的難題。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專家利用離子束誘變技術,改變水稻莖稈細胞結構,使之在田間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穫時普通收割機耕過,這種“脆稈”隨即“粉身碎骨”,就地還田肥地。近日在安徽肥西縣的秋糧收割中,這項技術得到了現場驗證。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離子束生物工程實驗室劉斌美博士説,農作物秸稈還田可以讓氮、磷等有效營養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但由於作物秸稈柔韌,機械難以粉碎。機收後如果不加處理,秸稈長期不腐解,直接影響以後季節作物播種和生長。所以每逢收穫季節,許多農民焚燒秸稈,不僅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還造成生物質資源浪費。如果能讓秸稈變脆,就可以輕鬆將其粉碎。

  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都在尋找讓秸稈變脆的方法,但結果一直不理想,要不就是不夠脆,無法讓收割機粉碎。要不就是太脆,連正常的農業操縱都會折斷莖稈。

  劉斌美介紹,他們的課題組從作物品種自身的遺傳入手,利用離子束輻照水稻種子,改變莖稈細胞木質素、纖維素含量和比例。

  在經過反復、大量實驗後,這個課題組獲得了一個突變體樣品,其生長成熟後莖稈脆而不倒,葉片和谷粒都不表現脆性,能夠進行正常的田間操作。進一步研究表明,突變體變脆主要是莖稈細胞纖維素含量降低、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增加所致。

  離子束生物工程實驗室為評價這個突變體的應用潛力,在合肥市肥西縣開展了大面積田間生産試驗,其表現出生長能力強、抗倒伏的特點,産量增加5%左右;抗病蟲性沒有明顯變化;成熟期機械收割,其秸稈容易粉碎,粉碎的秸稈長度85%以上小于5cm,最長不超過10cm。

  專家指出,這項技術機械作業負荷輕,解決了秸稈還田的難題,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脆稈水稻十分適宜家畜飼用,是畜牧業很好的飼料來源。

  劉斌美説,課題組還在進一步研究這種脆稈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田間配套管理措施,包括化肥、農藥用量,栽培方式等,並對這種水稻的品質進行更細緻分析,爭取將這項技術早日全面投入生産應用。

熱詞:

  • 離子束
  • 誘變技術
  • 秸稈還田
  • 莖稈
  • 抗病蟲性
  • 中科院
  • 水稻種子
  • 水稻種植
  • 突變體
  • 農作物秸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