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世界進入“專家治國”時代?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9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希臘和意大利先後産生了兩位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專家型總理——帕帕季莫斯和蒙蒂,兩人的臨時內閣中也充斥著專家、學者型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人們不由得要問,難道又一個專家治國時代到來了?

  在文藝復興時代之後,出於對科學、技術和專業的尊重,歐美大陸都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型部長、大臣。然而,隨著民主政治的演進和時代的發展,專家治國的潮流在近一兩個世紀似乎陷於沉寂,一些評論家曾經認為,專家治國是精英治國的變種,在由君主專制到立憲的過程中有巨大的積極意義,但在民選政治時代,部長應更多讓選票選出的政治家擔任,並由主要由具備專家身份的、公務員系統的副部長、部內成員們彌補民選部長的專業不足。

  這種新體系固然可以更充分反應基層民意,也具備更好的社會反饋能力和糾錯能力,但專業知識的匱乏同時産生了許多副作用:一些政治家出身的部長片面理解“對選民負責”,常常因遷就民粹而忽略科學規律;一些部長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不僅在處理相關事務時鬧笑話,更難以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應急事件。

  對於這些弊端,較早推行“政治家治國”的美國,同樣是較早採取修正措施的國度。自上世紀60、70年代起,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證監會等專業性強的部門,就常常由具備金融專家、經濟學家資格和經驗的學者型人才來執掌。在專家治國傳統深厚的法國情況同樣如此。

  由專家主掌專業性部門,可以充分發揮本專業的能力,在喧囂多變的社會輿論和錯綜複雜的形勢格局面前,選擇最佳的治理策略,並能在危機猝然發生時,憑藉自己的學識和閱歷,既快且準地做出應對,將危機消弭于可控狀態下,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專家型閣員往往和傳統政黨、政治家關係平淡,或具備較強的中立色彩,比較不容易受到黨爭或政治內幕的牽連、影響,可以較公正的立場和形象在政壇立足,既容易為各派政治力量所接受,在政治家普遍不受信任的非常時期,也更易獲得公眾的認同。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專家型閣員的政治超脫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卻也可能因此造成“不接地氣”,對社會弊端和基層選民需求了解不透徹,對民間疾苦缺乏感同身受,陷入“坐而論道”的空談;缺乏政治背景也不純然是好事,因為這固然能令自己少一份政治羈絆,卻也因此使專家型部長成了缺乏自己嫡系團隊的“單車刺史”,在實際事務處理中往往難以得力。

  不僅如此,一些財經背景濃厚的專家型閣員,還往往被懷疑牽扯權錢交易和權力尋租,如通過“高盛旋轉門”進入美國政治高層的幾乎每個人,都曾飽受這類傳聞的困擾,這些指控一旦坐實,對“專家治國論”的殺傷力固然巨大,即便查無實據,也能製造“鄰人竊斧”的負面效應。

  無論如何,在更高層面上重新重視專業知識,注重讓更多專家進入治國領域,是有相當積極和現實意義的新動向,也能給中國人帶來有益的啟示。但現在就説,世界進入又一個“專家治國時代”,恐還言之過早。陶短房

熱詞:

  • 治國論
  • 選民
  • 政治家
  • 糾錯能力
  • 政黨
  • 美聯儲
  • 時代
  • 民粹
  • 黨爭
  • 君主專制
  •